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村口一直走到村尾,牛车停在一栋房前,一路走来这还是村里少有的砖瓦房,在一众草房、土房的对比下显得较为气派。

田大富把他们送到门口,也注意到了这些知青脸上的神色,“到了,这就是知青点了。这儿原本是早些年村里的祠堂,后来不用了,前两年上边拨款以后又重新翻修了的。”

田大富:他不管上边到底拨了多少钱修知青点,反正他是把划下来的钱都花了,知青点修补好就行了,多出来的砖瓦还不兴大队里留一点以防他用啊,问心无愧。

也等不进去,听到动静,里边就有知青出来了。

张国华打开门,“大队长来了,吃了没?要不在知青点吃点,我们正做饭呢。”

田大富一挥手,你们有多少粮我还不知道,“不了,家里吃去。”招呼人把车上的行李搬下来,“这是这次新来的知青。”

又转身对几人介绍,“这是张国华,老知青了,知青点由他负责,你们有事就找他。”

言外之意,有事没事的有点眼力见,别来烦我。他是不耐烦搭理这些知青。

田大富介绍完就不管他们了,招呼赶车老汉回去,“记得明天来大队村委会。”话说完匆匆走了。

众人:感受到对知青的不耐烦了。

林言青也不要人帮忙,一手一个拎着自己的行李,进了知青点。

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砖大瓦房,右边另起了一排并两间屋子。

从大门左侧靠后位置一个小间走出来一位女同志,扎着两个又黑又亮的大辫子,“这是厨房,这大间是早年祠堂大堂,后来盘了炕现在住的是男知青,女知青在那边。”

边说边示意众人看,“这边是这两年新建的,两间房,住女知青。后边是厕所。现在算上新来的同志,一共有七个女同志,你们看怎么住。”

张国华和几个男同志帮忙把行李搬进来,“商量好怎么住没?用不用帮你们把行李拿进去?”

佟佳赶紧谢过他们,“不用不用,多谢几位同志帮忙了,等会我们自己拿进去。”

佟佳递给张国华一把糖,“张知青,怎么不见其他人啊。”

张国华抬胳膊擦了一下额头,只伸手拿了几颗糖,“还没下工回来呢,不过也快了。”

说话间,门口传来动静。

只见进来二女三男,一下子,十五个人把堂院挤得满满当当。

“回来了,也别站着了,都坐,咱们先认识一下。”张国华招呼着。

“我叫李彩霞,23岁,下乡五年了。”这是刚才从厨房出来的大辫子姑娘。

“张国华,25岁,下乡五年。”老大哥也是知青点负责人。

“周涛”,很路人脸的一个男同志。

“沈力伟”,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一大汉,是不是名字带伟的都是壮汉,比如沈立伟、李竞伟两位同志。

“孙建业”,较斯文,低配版楚华,还是差了点气质,当然也可能与头发油乎乎的粘在额头上有关。

“孟桃”,挺熟悉的名字,鹅蛋脸杏眼,这姑娘应该挺符合现在人审美的。

“白妮”,嗯……怎么说,声音听起来怎么有点夹子……

林言青不动声色打量观察着这些人。

现在看来,男知青共8人,新老知青各4个,老大哥张国华是68年下乡的老知青了,神色间疲惫沧桑,能成为知青点的负责人,想来人大事上起码是不错的;周涛、沈力伟、还有新知青里的两位男同志姚广志、王平都很低调,没什么存在感;孙建业观感一般,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女同志,不像好人;李竞伟活泛会来事但是有分寸;楚华,不多话但是家庭条件不错,为人不知道。

女知青7人,新知青4人,老知青在场3人,还有一个不久前刚嫁人。李彩霞也是68年的老知青,初步接触下来,感觉为人热情大方;孟桃看起来也不错,面上带笑,说话温和;白妮,不好说,瘦瘦弱弱的,别人下工回来不说汗流浃背,反正不是很轻松的样子,独她清清爽爽还穿着白色裙子,笑盈盈挽着孟桃的手;再就是同车厢的佟佳、杨小英。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十五个人,以后日子里怕是还有的闹呢。

悲观主义者从不对三人以上的集体生活抱有期待。

林言青只祈祷,又上工又吃不饱的,希望能好一点。

“女同志们先商量一下怎么住吧。两间房,我和孟桃住一间,白妮和王凤娟一间,凤娟嫁人后就搬出去了,你们四个看怎么住。”李彩霞看向几人。

徐慧在路上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懒得管这些,没好气道,“随便,赶紧商量好,累死了。

佟佳直接上去挽住林言青胳膊,“我俩要住一起。”

白妮看着几人,嘴角一撇,本来就有个孟桃,现在再加上新来的这几个人,一个比一个漂亮。

出声道,“没想到你俩刚来关系就这么好,是之前就认识吗?”

佟佳:“对啊,我们从小认识的。”

李彩霞也听到了,“那下乡能分到一起还挺好的。”

“嘿嘿”佟佳傻乐。

林言青瞥了一眼白妮,对着几个人说,“那我们两个和李同志她们一个房间吧,刚好四个人,没问题吧。”

李彩霞:“没问题啊。”

徐慧:“行了,那我和杨小英住另外一间。”

男知青们不理会这些小心思,带着大包小包去房间放好。

张国华等女同志们分好房间放好东西,招呼着吃饭,“行,都稍微收拾一下,咱们先吃饭,饿坏了吧一天。”

十五个人围着院子里一张小方桌坐下,挤不下的就蹲在门槛上。

“来,尝尝这边的饭,也别嫌弃,以后啊,吃的都是这些,还不如今天呢。”张国华笑着说,也不知是开解新来的人还是在乡下生活里的自我安慰。

一盆稀饭,二十来个二合面窝窝头,还有一碟腌的萝卜咸菜。

稀饭真的是稀-饭,到不了清可照人的地步,也差不离,没多少米,还是苞米糁子,和后世喝的浓稠的玉米糊根本没法比,现在这年头,随便磨一下弄碎能吃就行,谁舍得细磨。稀饭里还有混进来的栗米壳。

徐慧从房间里拿出来了一盒罐头,“给,鱼罐头,给大家加个菜。”

难得,这姑娘居然这么有眼力见。

林言青和佟佳对视一眼,也起身去房间拿东西了。

徐慧贡献了鱼罐头,楚华拿出了香菇肉酱,李竞伟是水果罐头,林言青和佟佳两个人商量着合出了一小块卤牛肉,不大,半斤左右。

出东西的都是新知青,没出的姚广志、王平,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大大方方的,“我们哥俩没什么东西,这次就沾大家光了,以后有什么用得上的,吱一声。”

杨小英红着脸附和,“我也。”声音小到真没人能听清她说了什么。

“哈哈,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沾了这几位同志的光了。”张国华打着哈哈,不过笑容是真的,没看出来啊,这几位同志,还都是大方的,这条件也是真好。

这可是肉!

不论是香菇肉酱还是鱼罐头、卤牛肉,就连水果罐头,都是乡下少见的好货。

李彩霞做主,牛肉切片,分到手每人两片,鱼罐头一人一条小鱼,肉酱每人加了一勺,水果罐头每人一小块,加在稀饭里也是甜滋滋的,“就这样,多的你们自己留着吃。”

这年头,粮食精贵。

白妮见状,“这可是真大方啊,来乡下以后都好久没尝过肉味儿了。李姐,再多给我点呗。”

这……李彩霞拿着手中的鱼罐头,给也不是,放也不是。

徐慧闻言直接把鱼罐头推向李彩霞,“那剩下的也给大家分了吧。”

楚华的肉酱也不好意思拿回去了。

其他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也是真馋,这可是肉,推辞着就把东西分了。

老知青里,男同志几口一个窝窝头,大口吃着。新来的男知青也都大口吃饭,各吃各的。

李彩霞和杨小英比起男同志也不相上下,一口咸菜一口窝窝头,再时不时吸溜一口稀饭。

林言青小口咬着,喝一口稀饭带下去,好硬啊。

窝窝头是用高粱和黄豆面做的,粗粮粗加工制的,那叫一个瓷实。粗糙且硬是林言青唯一的感受。

虽然说也是土生土长的七十年代的人,但是在京市,平时吃馒头米饭不说,最差馒头也是用玉米面和白面做的,除了忆苦思甜饭,真不习惯这窝窝头啊。更别说还有前世21世纪的各种美食记忆。

徐慧和佟佳也是生活好的,两人也吃不下多少,一桌上就她们三个吃个饭吃出一脸沮丧。

“吃不惯窝窝头?是不是太硬了?”又是白妮。

徐慧实诚,大喇喇说,“是有点硬。”

佟佳心也大,“不太习惯。”

林言青现在确定了,这姑娘,挺那个啊。

“吃啊,今天大队长特意嘱咐我做点好的,欢迎你们新来的知青呢。这还是大队给的三斤粮食。”

李彩霞注意到这边动静,嘴里吃着饭,咽下去问,“是不是今天做的太扎实了?”说完又赶紧吃饭。

林言青放下碗筷,“挺好的,李姐手艺是这个。”冲着李彩霞比大拇指。

张国华也笑着咽下嘴里东西,“扎实好,吃进去肚子里有货,今天这顿饭,香!这还要感谢几位同志的慷慨解囊。”

风卷残云吃完,每个人都自觉舀水洗自己碗筷,没有油水,饭又吃得干净,堪比舔过一样,水一冲就好了,讲究些的用晒干的丝瓜瓤洗。

林言青跟着其他人洗完碗,从包里翻出楚母给带的雪花膏,随意挖了一块,抹在手上。白妮经过的时候,就看到林言青正把多出来的雪花膏分给佟佳,两人笑闹着抹着手。

李彩霞麻利的收拾完桌子,“走,你俩不是问哪里有打柜子的吗,我带你们去找。”

正说着,大门口传来动静。

原来是大队长侄子田护民,“林知青,这是你的东西。”

只见推车上,放着两个大实木箱子,一个柜子,一个置物架子。

“这是?”

“害,这都是俺二哥打的。俺三哥是田拥军,当兵那个,三哥之前写信回来,说是他战友妹妹要来俺们这儿下乡,这样式儿都是和信一起寄回来的。这些东西老早就打好了,这不,知道今天你们知青来了,二哥就让俺给送过来。”

田护民交代清楚,放下东西一溜烟就走了。

林言青还没反应过来,人就跑得没影儿了。

不知道他说的战友是自家堂哥还是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