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武侠修真 > 拔剑断长生 > 第44章 飞来横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如海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往京城。他不知道的是,一出天翔郡城,就有一个绣衣卫探子一直跟在他身后。而在这名绣衣卫探子身后跟着的,则是魏无敌魏大统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安如海到了奉天城后,先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毕竟不是习武之人,连续骑了几日的马,感觉甚是乏累。他都想好了,准备明日一早便去大理寺告状。

但是那绣衣卫,当晚就去给张首辅通报了消息。张首辅本以为冀州太守已经安抚住了这个河工小吏安如海,却没想到此人如此的油盐不进。张首辅思虑了片刻,和那个绣衣卫交代了些事情后,那名绣衣卫便又匆匆离去,直奔大理寺。

第二日,安如海休息了一晚后,觉得神清气爽。虽说是无品级的小官,但他还是穿上了自己的官服,大踏步的走出了房门。

来到大理寺前,他又正了正自己的官帽,手中拿着写好的诉状,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门口站岗的小卒一看是一个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虽说没品,但也同样不敢怠慢,走过来问道:“大人何事前来?”

安如海郑重的说道:“我是冀州天翔郡河工专管安如海,有诉状一封,要面呈大理寺卿,烦请通报一声。”

站岗小卒一听,原来是一个冀州来的河工小吏,不耐烦的说道:“我们肖大人今日不来办公,你改日再来吧。”

恰巧此时,大理寺丞张天明从外面回来。站岗小卒见过礼后,张天明问道:“此人何事在此?”

小卒一听,便将安如海的来意对张天明讲了一遍。其实,那绣衣卫探子昨晚已经来过。张天明和大理寺卿肖有志均已知道此事。今日只不过是给安如海演场戏罢了。

小卒又对安如海说道:“这是我们大理寺丞张天明张大人。你有事先和张大人说吧。”

安如海一听是正四品的大理寺丞,深施一礼说道:“下官冀州天翔郡河工专管安如海,见过张大人。”

张天明亲切的笑了笑,说道:“不必拘礼,你来巧了,我们的大理寺卿肖大人今日就在里面,你随我来吧!”

安如海一听甚是高兴,心想今日之事定能顺心如意。

张天明将安如海带到内堂,见到了大理寺卿肖有志。肖有志自从六年前和刑部尚书一起谋害了长平老王爷之后,内心甚是愧疚。虽然只有六年时间,身体却大不如前,失眠消瘦的同时还伴有咳疾。

本来最近咳疾好了些,昨夜绣衣卫将张首辅的话传给了肖有志之后,肖有志便又没睡好。

二人给肖有志行过礼,相互介绍了一番后,三人落座。肖有志说道:“安大人尝尝这京城的碧春茶如何。”说完,又是一阵猛咳。

安如海没想到堂堂的大理寺卿,正三品的朝廷大员,会和自己一起落座喝茶,一时间觉得有些手足无措。

寒暄了几句之后,安如海便双手呈上了自己准备好的诉状,说道:“肖大人,下官此来京城,是为了今年的黄河决堤一事。下官在冀州多次上告,那天翔郡守和冀州太守均是置若罔闻,下官不得已,才来京城将这诉状,呈给肖大人。”

肖有志接过诉状,装模作样的看了看,说道:“此事我已知晓,诉状就交给我好了。你且先回去,我们会派人调查的。”

安如海似乎觉得肖有志在敷衍自己,但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先告辞别过。

安如海并没有回到冀州,此后的一段时日里,他几乎隔三差五的就去大理寺询问案情进展。开始的两次还能见到大理寺卿肖有志。后来,每次就只有大理寺丞张天明一人接待了。再到后来,便是连张大人的面,也很难见到。

安如海这下知道了,这又是京中那位大人物使的缓兵计。

他再次来到大理寺,见到大理寺丞张天明之时,便直接了当的说道:“张大人,恕下官直言,下官的状子已经呈上去月余了,至今不见任何进展。如果再拖下去,下官就要再换一个地方递这诉状了!”

张天明听完也不生气,说道:“安大人莫要着急,京城很大,所有的案子都归我大理寺负责,难免人手不够。更何况安大人之事,本就不属于我大理寺的管辖范围,所以难免滞后了些。我相信这几日,必然会有消息。”

安如海发了一顿牢骚,说了几句狠话后,便只得乖乖的回了客栈。

当晚,中书令府邸又迎来了大理寺卿肖有志肖大人。肖有志将安如海这月余的表现一五一十的讲与了张首辅,张首辅实在是无奈得很。他本想听从皇后娘娘的劝说,不想再生事端,这才一再忍让。谁知那安如海,竟如此不识抬举。

张首辅仰天长叹一声,说道:“肖大人,我知你已经尽力。你先回去吧,后面的事,用不到你了。”

肖有志一听这话,就知道安如海的小命,休矣。

这日清晨,柳如烟刚起床,看门老仆王伯手捧一大束鲜花站在了她的房前。柳如烟一开门,王伯笑着说道:“柳花魁,这是今早有人送来的鲜花,说是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到您的房中。您看,这上面还有字呢,定是哪个痴情的达官显贵送的。”

柳如烟接过鲜花,看了一眼字条。不看还好,一看不由得心里猛地一跳。纸条上写了八字:白首偕老,相辅相成。不明就里之人会以为这是哪个纨绔子弟的定情诗,其实这八字乃是柳如烟与张首辅的联络暗号。

只要这八个字出现,就代表张首辅要见她柳如烟,也代表着这京城,又要死人了。

中午,一人身穿黑色大氅,缓步走进了群芳院。他用手将头上的貂帽使劲的往下压了压,盖住了大半张脸,根本看不清长相。此人来到了二楼柳如烟的门前,推门走了进去。来人正是张首辅。

柳如烟今早接到了首辅的消息后,便在屋中等待,哪也没去。两人靠窗而坐,一边闲情逸致般喝着茶,看着窗外风景,一边却聊着杀人之事。

张首辅说道:“上次一别,我们有好几年没见了。柳花魁还是风采依旧,我这个老头子见了,都有些动心呢。”

柳如烟觉得这个玩笑并不好笑,便没有搭理张首辅,独自的喝着茶,等张首辅说正事。

张首辅见此情景,便知道柳如烟还为了前些年,对柳如烟母女俩的跟踪监视一事耿耿于怀。张首辅也是爽快之人,直接说道:“柳姑娘,我此来又有一事相求,还是想请姑娘出手,杀一人。”

柳如烟轻蔑的一笑,淡淡的说道:“我为什么要帮你?”

张首辅喝了一口茶,微笑道:“柳姑娘大概忘记了,楼兰阁可是知道你家的所在。楼兰阁既然知道,那请柳姑娘猜一猜,我内阁首辅张洪达,知不知道呢?”

柳如烟闻听此言,气的怒目相向。她其实这次回京之后,去过一次中书令府邸。不为别的,就为了去刺杀张首辅,一了百了。但是她发现,中书令府邸高手众多,不仅有一个通玄境高手,罗汉境高手也有四五人。根本没有下手机会。

这些人一部分是翠云山派到张首辅身边保护他的护从,还有一些则是绣衣卫中的顶尖高手。

柳如烟平复了一下心绪。刚想说话,突然!那个奇异阁的少东家梁伴杰在窗外露出了半个脑袋,在跟自己打着招呼!

原来,梁伴杰自从上次在柳如烟的房间里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之后,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今日中午,他见柳如烟房间的窗户开着,便想着看个究竟。所以他又穿上了那双神仙鞋,一蹦,在窗外刚好露出了大半个脑袋。

张首辅大惊!他赶忙一个转身,不让梁伴杰看见自己的脸。其实梁伴杰根本没有看他,而是全神贯注的在看着柳如烟。

柳如烟也是吓了一跳,赶紧把窗户关上。梁伴杰一看窗户竟然关上了,他以为二人在干那男女之事,心里一下拔凉,便悻悻然的回了奇异阁。

张首辅坐回原位后说道:“这青年你认识?”

柳如烟如实答道:“他是对面奇异阁的人。首辅放心,他没听到我们的谈话。”

张首辅摆手说道:“听没听到已经不打紧了,这个小子不能留。这样吧,安如海之事,我也不为难与你,我自会处理。而这奇异阁,我的人出手解决的话,恐怕会留下线索。还是请你们楼兰阁的兄弟出马吧。”

柳如烟一听,知道已无挽回的余地,说道:“好吧,我自会派楼兰阁的兄弟处理此事,但我是不会去的,还请首辅大人见谅。”

张首辅戴上了帽子,又往下压了压,说道:“随你吧!”说完,大步走出了群芳院。

当天下午,安如海闲来无事,本想着去大理寺问问案件进展如何。没想到他刚到客栈门口,迎面走来了几个中年男子。他们都穿着黑色锦绣衣服,脚下软底快靴,侧背狭刀。

为首一人微笑着对安如海说道:“敢问可是安大人?”

安如海不认识这些人,应了声是。那人又说道:“我们是大理寺派来协助安大人查办黄河决堤一案的捕快,这是我们的令牌。”说完,将大理寺的令牌递给了安如海查看。

为首之人收回令牌后,拱手说道:“安大人,我们现在就可启程,回天翔郡。”

安如海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他应了声好,便匆匆结了店钱,和几人出城去了。几人快马加鞭地往天翔郡赶,安如海不知道的是,到达天翔郡之日,就是他丧命之时。

当夜,楼兰阁的十几个黑衣人在大街上快速奔跑着。他们来到了奇异阁门前,见四下无人,两人飞身上了房顶,其余几人分散在四周,开始往屋子上浇油。一点小小的火苗过后,便是火光四射,直冲天际!

奇异阁中的伙计,有的还没有休息。发现起了大火,便赶紧叫醒了所有人,打算往外边跑。楼兰阁的人正在门口等候,冲出去的伙计都死在了他们的刀下。

梁有山李若妍夫妻两个见此情景,就知道这不是火灾,而是江湖寻仇,为的就是杀人灭口。他们也来不及多想,叫上儿子梁伴杰就往密道跑去。

原来,这奇异阁中修有一条密道,能逃离此处。这也是当时梁有山设计的,为的是以防万一。没想到,今日还真的碰到了这个万一。

楼兰阁的人迟迟不见要杀的青年男子出来,只好顶着大火冲进去找人,正好和梁有山一家三口撞见。

楼兰阁之人并不说话,举刀就砍。梁伴杰眼看着冲着自己过来了,他眼睛一闭,手一抬。只听“嗖”的一声,一直短箭从他的袖中飞出,正中那楼兰阁的杀手胸口。

原来,梁伴杰左右袖中各有一只袖箭,都是其父梁有山的杰作。威力相当于罗汉境宗师的全力一击。

李若妍虽说有小宗师的境界,但是楼兰阁的人都是职业杀手,下手极为狠辣,眼见着渐渐不敌,夫妻俩双双命丧当场。唯有梁伴杰,孤身一人从密道成功逃脱。

奇异阁除了梁伴杰,无人生还!

梁伴杰知道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他出了密道,大步的向城外跑去。他一边跑,一边抹去眼角的泪水。

虽然他不知道仇家是谁,为什么要如此狠辣,但他发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纵然万般艰险,也在所不惜!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