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人匆匆赶往牛市,已经是下午了,人虽然还是挺多的但也不算拥挤。

各个牲口贩子牵着自己的牛、驴、马,在和买家推荐介绍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很是热闹。

令月看到一匹黑色的小马,毛色光滑像一匹缎子一样,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很是灵气,有不少人上前围观。

她也有点喜欢,便拉着陈秀禾她们凑近了看,这时听到旁边有人询问那卖家价格,马贩子用手比了个六字。

这是六十两的意思,果然看到这个价格,围观的人瞬间少了一大半,一匹成年了的壮年马现在的市场价也就七十两左右,这只是个小马驹要价那么高多少有点不合算。

令月也默默的拉着娘亲又退了出去,六十两啊,算了,她太穷了她不配。

还是去看看她们想买的牛吧。

三人转了一圈,终于在一家牛贩子面前停住了脚步,这牛贩子一共有三只牛,一只黄牛一只水牛,还有一只小水牛。

黄牛的劲比水牛的小,体型也小不少,这只黄牛目测在五百斤左右,那只水牛看着怕是有九百斤。所以这只黄牛的价格比水牛要便宜不少,只要20两银子,水牛则要28两。而那只小牛犊最便宜,只要18两。

陈秀禾和刘老太都是看上了那只水牛,但这价格她们都觉得太高了些,便和牛贩子讨价还价起来。

婆媳俩你一言我一语的打着配合,别说牛贩子了,令月觉得自己都被她俩说懵了。

“婶子,24两实在是太少了,你这要是实在想要买水牛,又出不起价钱的话,不如买这只小牛犊子好了,它便宜些!”牛贩子对着刘老太道,他都被磨的快松口了。但一想到少四两银子,立马理智回归。

刘老太看了一眼那小牛犊,看着像是还没有一百斤。

虽然价格相差了十两,但她们家买牛是为了拉人拉东西干活用的,等这小牛喂养大可能还得要一年多,那得耽误多少事啊。

还是得买成年牛好。

“25两!可以吗?婶子再给你加一两,可以我现在就付钱。”刘老太一咬牙。

牛贩子面露为难:“26两吧婶子,这也是我能接受的最低价了,您要是接受不了的话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刘老太和陈秀禾对视了一眼,这个价格其实就是她们俩的心理价位,但砍价要往低了砍才能让人家觉得不吃亏嘛。

于是刘老太装作不太情愿的样子开始掏银子:“算了算了,26两就26两吧,谁让我们是真的看上了你们家的牛了呢。”

实则心里乐开了花,她们刚刚在市场上转了一圈,看到别人这水牛大多都是28、29两成交的,一下子省了二两银子呢。

但肉疼也是真肉疼,她们家新盖的房子都没有这一头牛贵,怪不得村里没两户人家养大牲口的,这哪是普通农民消费的起的啊。

牛贩子面带笑意地伸手接过银子,然后把那头水牛的牵引绳递给刘老太。

等刘老太她们已经走的不见人影后,他反应过来,咋有点不对劲呢?他怎么就同意26两把牛卖出去了!!

刘老太她们牵着牛去了一趟镇上木工坊,又花了700文钱做了一个板车,套在了牛的身后。刘老太是会驾驴车的,以前借村长家的驴车的时候学过,这驾驴车和驾牛车也没太大区别,买的这头牛也比较温顺,没一会儿就上手了。

然后去买了需要的一些日常用品和食物放车上,便驾着车出了城,准备赶回家去。

刚出城门口不远便遇上了村里的驴车,载着村里人。遇上了总得打个招呼,刘老太便驾着车停了下来。

村长大儿子架着车一脸惊讶的看向刘老太她们:“婶子,我刚刚还说咋一直等不到你们家人呢,原来你们去买牛了啊。”

驴车上的村民也纷纷惊奇的看着她们,这刘大壮家不是才盖了新房子吗?咋又有钱买牛了,看来那人参卖了不少钱啊。

“大壮家的,你这牛买了多少钱啊?”

“对啊,还是水牛哩,这可不便宜。”

“可不嘛,我娘家村子村长前不久买了一头,听说花了29两银子呢。”

这个价格让大家纷纷倒吸了一口气,娘嘞,这么贵。

“你们挖的那人参卖了不只20两吧,不然哪来这么多钱。”

......

刘老太对村长大儿子笑了笑:“进城的时候忘记和你说了,让你白等了真是不好意思。我家这牛买的不贵,才26两,也是运气好了才撞上的。我家少华之前在镇上书舍接了个活计,每个月现在也能挣点银子。也是狠了狠心想着农忙的时候有只牛可方便了不少,买这牛可把老本都掏出来了。以后村里人耕地拉粮食什么的,想来借,我们家也可以优惠点借给你们的。”

“没事没事婶子,我把大家送过来总得负责接回去,等等也是应该的。”村长大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其实他也没等多久,这不就已经驾车走了,这刘老太今天咋那么有礼貌,他还怪不适应的。

刘老太也不想这么好言好语的和这群酸货解释,但没办法,最近家里又是盖新房又是买牛的,太招人眼了些,万一就有那种红眼病犯了的人来给她们家使绊子怎么办。

还是装一下吧,也不废什么功夫。

驴车上的村民听刘老太这么说,想着以后可能还真得上她们家借牛,马上转变了话口,都笑着对她恭维了起来。

“这少华可真有本事啊,以前我就觉得他会是个有出息的人。”

“对啊对啊,能在镇上书舍找到活计,那可不是一般人。”

“真羡慕你啊老嫂子,以后你和大壮就享福喽。”

笑话,你们以前不都在背后骂他穷讲究,是个废物吗?当谁不知道一样。

刘老太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但面上还是笑眯眯的。

一路上就在这种恭维声中,一辆牛车一辆驴车一起驾着回了村。

回了村后,不出半日,刘大壮家买了牛这件事就被传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