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夏侯弃子 > 第330章 你就躲着点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且看看这些东西吧。”

曹操起身,在自己书房内最隐秘的一个角落里面,拿出了一个木匣子,将之推到了夏侯惇的面前。

夏侯惇看着木匣,犹豫了片刻,又拿起木匣打开,里面却是一叠文书,看着有新有旧。

“看吧,看完了,你就知道我为何要将你叫回来了。多年的老兄弟了,临了临了,还要你帮我辛苦这最后一次,唉。”

夏侯惇这才拿起了书稿看了起来,但只第一页就让夏侯惇不敢看下去了。

“若是子修尚在,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可是子修却走了。后来我觉得冲儿仁孝、聪明、有主见,想要立他为嗣,可是却.......”

“子建文采非凡,却性格疏狂,更无城府,那杨修说什么,便是什么,若是有朝一日,你我辛苦打下的基业,恐怕就要落入他人之手。”

“至于子文,只能做个将军。”

“若不是机缘巧合,得了这些东西,恐怕我都还被蒙在了鼓里。”

“你怎么不看下去了?”

曹操看到夏侯惇不再有动作,转头又说了一句,言语中却并没有催促的意思,只是走了过来,将匣子再合上,如同一件隐秘,再次关闭。

“子桓有这份心性,这份能力,我原本应当高兴的,至少我们这些老家伙打下的江山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可是这些手段却未免......”

“我虽然远在淮南,可也听说了一些事情。”

“我就是要立仲元,论身份,仲元乃是嫡长孙,论能力,仲元也不差,可唯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的时间不多了,无法再教导仲元了,若是上天能够再给我十年,不,五年,五年就够了。”

夏侯惇只能静静的听着曹操的说话。

“你回来前一日,邺城就传开了,说是仲元刻薄宗室,刚好你也来了,帮我跑一趟子廉那边吧。顺带再去告诫子义那小子,让他这段时间躲着点。”

——————

“怎么?元让,你要为你家那小子来说项么?”

刚刚落座,也不见曹洪去了盔甲,就这么大大咧咧的坐下,更丝毫没有让人看座的意思。

“曹氏夏侯氏本就是一体,哪来的你家我家?何况他还是大王的女婿,这本来就是一家人。”

“一家人?!有这么对待一家人的么?我看啊,他就是胳膊肘往外拐,要为了那些个平民和自家人对着干。这么多年了,这小子就是条养不熟的白眼狼,亏得大王还将清河嫁给他。”

一家人这个词,似乎刺激到了曹洪,声音不由得又高了几分。

“子廉,你自己可曾计算过,你名下的田产还有多少?家中的资财又有多少?你可是比大王还要多呢。你说说,你要那么多干嘛?还是说,留待子孙后代招祸么?”

“夏侯元让,你何时也学会了文士的那套弯弯绕绕,危言耸听了?你莫到我这里来说这些,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还要出去打猎。”

曹洪想要起身。

“曹子廉,你以为你今日还能出得去么?”

“怎么?你还想软禁我?”

“是大王让我来的。”

终于还是用了曹操的名义将曹洪镇住。

“子廉,你难道就没有注意到,跟随我而来的那百多名卫士,都是大王的近卫?让我来找你,也是大王的意思,眼下迁都在即,你难道还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闹点事情出来么?要我说,眼下正好杀杀你的威风,让你也好好清醒清醒。”

曹洪有些难以置信:“我不过就是......”

“对,你不过就是兼并了一些土地而已,可你又知不知道,大王最是不喜欢这事了,可你还干这么多,大王是念在你多年功劳,又屡次救驾,这对你是纵也不好,罚也不好,你这是把大王放在火上烤啊。”

“若是大王罚你,当如何罚才合适?罚重了,你心中有怨,可其他跟随大王多年的老兄弟会如何想?是否会觉得大王这是要清洗功臣了?可若是罚的轻了,你这里不痛不痒,那些个文臣,士族又会觉得大王偏袒自家人,这一碗水没有端平。”

“若是不罚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到时候这北方好不容易才平定,说不得又要立刻起烽烟了。还是说,你就打算让馥儿他们再拿着刀枪拼一把?”

曹洪沉默了,从军多年,虽然粗疏,可那些黄巾乱民到底是什么出身,自己是知道的。

不过就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农民而已。

官逼。

民反。

可那又如何?这些年来,北方的叛乱还少么?最严重的一次都已经平定了。

“你不会是觉得没什么关系吧?若不是江东偷袭,你觉得你在襄樊能撑多久?”

一听到这个,曹洪不由的颤抖了一下,自己率领人才刚刚一接触,就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世上又有几个关云长。”

“不是说这世上有几个关云长,而是这大后方,士族裹挟百姓屡屡叛乱,牵制了我们太多的精力,你且说说,当初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从邺城到汉中这一路上有多少叛乱?子廉啊,如你这般干,这干的人多了,民怨上来了,这乱子也就多了。”

夏侯惇常年负责屯田、征兵,对于底层的许多事情都看在眼里,不像曹洪,就是个武夫。

“那你说说,我该怎么办?总不至于,将我这家资都捐出去吧?”

一想到这个,曹洪不由得有些肉痛。

——————

夏侯惇走出了曹洪府邸,朝着门口的百多人招了招手,为首的百人将立刻就赶了过来。

“大人。”

“跟我回去复命吧。”

“诺。”

这百人将立刻就转身,朝着众人一招手,所有卫士全部都刀剑归鞘,在夏侯惇的带领下离开了,没过多久,这大街上又恢复了人来人往。

“想不到啊,居然没能看成好戏。”

“居然是他回来,还能劝得住这粗汉。”

想要看好戏的人就在错愕和失落中各自回去复命。

“你是说,我那叔父居然就这么忍了?”

“好了,二公子,此时迁都在即,实在不宜多生事端,公子还是应当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迁都上面,洛阳宫殿的修缮需要加快速度,不然就赶不及迎接大王了,要知道,大王已经启程了。”

陈群在边上说着,这些时日以来,他负责宫殿的修缮,每日里都在工地上,虽然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干活,可材料,人工,伙食等等这些事情就够他忙的了,眼下也只想早一日完成工期,然后将最后的人员等等安排完毕,这才能告一段落。

“长文辛苦了,罢了罢了,暂且将此事放在一边吧。”

曹丕转过头,又看向了司马懿。

“仲达,你说我父王迁都,陛下是不是应当过来祝贺一番?”

“这,怕是不好吧,若是按照礼制,陛下只要派一使者前来慰问观礼即可,这陛下出动,是不是?”

虽然谁都知道,如今的刘协就只是一个符号了,甚至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陛下存在,可是如此作为,几乎是要将汉室最后的脸面都剥了。

司马懿还是不想答应。

“我父王对大汉有再造之功,如今迁都,陛下理当过来祝贺,何况论私,我父王还是陛下的岳丈。”

“不如,先去征求一下陛下自己的意见,如何?”

陈群在边上打着圆场。

“好,此件事就托付给长文了,仲达与我一同前往许昌,征询陛下意见。”

曹丕立刻就下了决断,继续让陈群做这个包工头。

——————

“见过伯父。”

“嗯,来了。”

夏侯惇看着眼前的这个已经步入中年的男子,想起了当初初见面的时候,带着那么几个孩子过来说要投军,而如今已经是到了将军高位。

“你身为长辈,常年将仲元带在身边教导,有些事情,还是要看着仲元一点,你可知道若不是大王见机的早,你子廉叔都要带着人打上门了?”

夏侯惇将昨日的事情简单的叙述了一次。

“他来了,我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么?”

“那你就这样由着仲元胡来么?你要知道,这天下绝大部分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大族的手中,那些个平民都是依附于大族的。”

“伯父,这些我都知道,可是这事真不是我教唆的,眼下这种时候,即便是真的要干,那我也犯不着让仲元去出头啊,事情的轻重我还是分得清的,这事传出来后会对仲元有多大的影响,我也知道。”

“可若不是你这么多年来将仲元带在身边教导,仲元又如何会做出这等事情?此事你难辞其咎。”

这话说的确是对的,若不是夏侯信时常跟曹叡说着民间疾苦等等,恐怕曹叡还真的不一定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罢了罢了,我今日过来,一是告诉你,这段时间你且躲着点,莫要让你子廉叔,甚至是其他人找到机会,二来迁都在即,你更要做好卫戍工作,至于说你有什么事情想做的,也都暂且停一停,若是再惹出大风浪来,就是大王都保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