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件事刘建东记得的很清楚,因为当时他还是衙门的师爷,金大同做了实验,确定面粉遇到火会爆炸,就觉得这事情很严重,所以让刘建东带着人给整个黑漠县的人做过普及。

其实刘建东是觉得好笑,因为刘建东是知道的,这一个房间里,至少要撒十几斤的面粉,才能引起爆炸,普通百姓家里,谁家里有那么多的面粉,都是一家攒上一些,留着过年的时候吃。

而且面粉作为精细粮食,家里也都保管的很好,绝对不可能让孩子拿来玩。最开始那家爆炸的,是一家很有钱的人家,任由自己家孩子胡闹,才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

刘建东站在山谷上面,看着下面的爆炸声,只觉得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顺利很多。爆炸过后,下面就是人和马的嚎叫,然后慢慢的就没动静了。

手下的人忍不住问刘建东:“大哥,现在怎么办?”

刘建东想了想:“从这龙尾峡去到黑漠县县城,至少要三天,也就是说,哪怕他们有人活了下来,跑去县城给李安安通风报信,也至少要三天后,三天后,估计这里的尸体都被山里的野兽给吃光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个人下去看看,人都死光了没有。”

刘建东做事还是很谨慎的,马上就派了两个小弟下山谷检查,两个小弟其实也很不情愿,他们先是扔了那么多石头,肯定有被砸死的,后来又是爆炸,又是火灾,现在下面的人都死的稀巴烂,有啥好看的。

但是大哥的话不能不听,这两个小弟都是身手好的,顺着绳子就下去了。刚下到山谷下,就看见一地的烂肉,被砸的惨不忍睹,几匹马倒在地上,车上的粮食也都被烧毁了。

两个小弟哪里见过这个场景,恶心的立刻就吐了起来,足足吐了一盏茶的时间,两个人根本不想去查看别的地方,这里这么恶心,哪里还能有活人。

两个人忍住眼前的恶心,顺着绳子就爬了上去,上去之后还没来得及等刘建东回答,两个人就又开始吐了起来。

那一幕绝对成为了两个人的终身噩梦,一辈子都不想再去回忆这些事情。

刘建东满意的哈哈大笑:“好好好,说明一个活口都没有,就是可惜了那些粮食,算了,咱们的任务完成了,走吧,回去以后,杀猪咱们好好的吃一顿。”

众人搀扶着两个被恶心坏了的人,离开了龙尾峡。

,顺便还让人快马加鞭的去给张北静送消息,就说事情办成了,让张北静等着收银子吧。

张北静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现在距离她和李安安打赌的时间还剩下四天,四天之后,李安安就彻底的要垮了,这五谷斋也就彻底的垮台。

不过让张北静稍微不安的是,明明已经该断粮的五谷斋,居然还在给客人们换粮食。

张北静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五谷斋的眼线再次调出来询问:“到底怎么回事,你不是说五谷斋的粮食就快没了吗,为什么这都三天了,还在给百姓们兑换。”

来人马上道:“东家是把自己宅子里的几万斤粮食也给运到五谷斋了,您也知道的,东家还买了以前秦掌柜家的宅子,在哪里也放了一些粮食,小的之前没去过那边的宅子,所以不知道在哪里还有三万多斤的粮食。”

不过张北静听了,却很满意:“原来是饮鸩止渴,连自己家吃的都拿出去了,这么看来,李安安确实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想到这里,张北静只觉得心情无比的好,让自己的眼线退下,然后就带着丫鬟去了五谷斋,五谷斋门口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看到这排队的队伍,张北静就来气,这黑漠县以前只有两处买卖粮食的,一个是衙门的铺子,哪里现在没人去了,只是大家交赋税需要去哪里。大秦的赋税并不是很高,一亩水稻田,按照1000斤一亩地,每亩地收2成的赋税.

可是其实自从李安安带来的水稻推广到北方,这每亩地可以产出1500斤的水稻。不过衙门有规矩,要连续三年水稻产量都超过1500斤,才可以改标准。

所以这北方的百姓收成是很好的,但是唯一的不好就是北方冬季太长了,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吃,所以在李安安的五谷斋开业之前,大家都是把自己家的细粮换成粗粮,这样才有足够的粮食过冬。

而张北静家的粮食铺子,就是这样的,收购大家的大米,然后给大家换成红薯,玉米等粗粮。

然后张北静家再把大米运送出去,只要到了别的地方,这北方大米的价格可是很贵的。

但是自从李安安五谷斋开业了,就把张家的利民斋给挤兑的一点生意都没有了。因为李安安收购的那些山货,就可以换到足够的大米和白面。

甚至如果有人愿意用自己家的好的大米,和李安安换普通大米,也是划算的。

李安安定下的规矩,当地百姓家的北方没脱壳的水稻,一斤水稻就可以换李安安那里的普通大米一斤。

这可把很多百姓给乐坏了,也就是现在水稻还没收上来,张北静可以想象的到,等今年的水稻收上来了,估计除了交赋税的两成水稻,其他的百姓估计都会拿到李安安这里来换。

可是张北静是知道的,李安安家现在给大家换的大米,口感是完全比不上北方大米的扎实。

可是在这个吃不饱的年代,谁在乎口感这个说法。

所以就算有百姓感觉出来这李安安家换来的大米不如自己家地里种出来的好吃,依然有的是人来换,毕竟再不好吃,也比红薯玉米好吃。

张北静压下了肚子里的火气, 不停的告诉自己,再等几天,李安安已经没粮食了,每天把粮食这么便宜的往外换,李安安也有支撑不住的一天,更何况她的运输队已经死光了。

想到这里,张北静就能挂起满足的笑容,热情的走进了五谷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