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 第1497章 李光弼入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叮咚,消耗神兵利器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神兵利器盖地槊!】

“系统,这盖地槊就给李文忠吧,朕记得李文忠用的好像是马槊吧,不过就算不是也没啥,朕相信凭借李文忠的能力肯定是会用好的。”

王晨是记得李文忠或用锤或用马槊,不过嘛这既然是抽到了盖地槊,就之前召唤出来的那些人,也就李文忠最为合适了。

“系统直接将最后的1000积分用来购买商场里面的随机召唤卡2.0吧,直接梭哈买两个!”王晨准备再添加一波人才,新疆那边是充足了的,现在就看剩下的会是什么呢。

【叮咚,恭喜宿主获得红色召唤卡一张,军团召唤卡一张!】

“咦,倒是好久没有看见军团召唤卡了,这还是数万数万人召唤的了,快速形成战斗力,确实是不错!”

大秦锐士便是如此召唤出来的,王晨记得是这样的,虽然单个战斗力不如特殊兵种,但是呢数量多啊,就可以弥补战斗力方面的不足了。

“嘿嘿,直接用掉吧,红色召唤卡,侧重武力值,搞起搞起!”这一波可以说是再一次的掏空了自己的积分,该是好好的激情一波了。

【叮咚,消耗红色召唤卡进行召唤,侧重武力值,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唐朝名将李光弼!

植入身份为:李儒之子,现在已经加入到了云南守军之中,目前正在跟随吴起一起支援百乘王朝!】

【叮咚,扫描完毕!

李光弼

武力值:107点

统帅值:107点

智力值:105点

政治值:98点

神兵利器:透甲枪

神驹宝马:青腚马

技能一足智多谋:李光弼在统军时,统帅值提升7点,智力值提升7点,李光弼在军中出谋划策时,智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二治军严整:李光弼在统率大军时,统帅值提升7点,智力值提升7点,李光弼在率领大军出征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三中兴将帅:李光弼在军中为将为帅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7点,李光弼在率领大军为国而战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7点。】

【叮咚,系统检测到羁绊李郭激活:李光弼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郭子仪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契丹族。

唐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

他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又成功守卫太原,遏止其攻势。

乾元元年(758年),奉命与八节度合兵讨伐安庆绪,初战获捷,次年兵败安阳,全军而归。

同年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指挥河阳之战,挫败史思明南下的企图。

上元二年(761年),因宦官牵制,再攻洛阳无功,改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

宝应元年(762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最终于广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获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严整,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为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巨大贡献。

着有兵书《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 等,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再造大唐第一功臣的李光弼啊,这绝对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了,而且这身份的植入,很明显了,云南守军的实力已经可以与陈家军和南北府兵相差无几了。”

王晨看着李光弼也是十分满意的了,而且还是李儒的儿子,老李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啊,这李光弼也就二三十岁顶天了,后面还可以慢慢的成长。

凭借李光弼的能力,王晨相信李光弼定然可以成长到真正的巅峰,二代将帅的顶尖人才必有李光弼的身影了啊。

“系统,接下来就是军团召唤卡了,开始吧!”王晨对于这个也是非常期待的了,毕竟也有许久没有使用过了。

【叮咚,消耗军团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明朝沐家军,数量五万人。

植入身份为:五万沐家军全部融入到云南守军当中,目前正在跟随吴起一起前往支援百乘王朝!】

在云南基本平定之后,朱元璋将傅友德和蓝玉召回京师,而将义子沐英留在当地镇守。

不过此时的老朱并没有让沐英世镇云南的念头,他告诉义子“抚绥平定,当召尔还”。

换句话说,即使明军的总兵力没有水分,因为古代打仗一般都会对军队人数夸大其词,那么在傅友德、蓝玉回京之后,沐英手上的军队人数绝不可能还有三十万之众。

事实上发生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的定边府一战,已经可以透露沐英的直属军队到底有多少人。

当时麓川国主思伦发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对定边府展开围攻。

此时明军主力分散,沐英则亲自率领三万骁骑,以强行军的方式赶到定边府。

这一战的结果是明军胜,思伦发败,而且沐英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三段式”火枪射击阵型,从而以一当十,大破麓川军队。

但是反过来说,定边府之战也证明了一件事,沐英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和三十万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差距。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时候,明朝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人口普查。

那么云南布政司有多少人呢?七万五千六百九十户,三十五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口人。

三十五万老百姓要养三十万大军?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虽然朱元璋一开始没打算让沐英长期镇守云南,但这块地方民族众多,管理难度非常高。

全靠着沐英超强的个人能力和威望,才老朱发出这样的感叹: “使吾无西南之忧者,英之功也”。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沐英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朱元璋对此悲痛欲绝,破格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

当年十月,老朱又命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并继续出镇云南,由此也正式拉开了沐家世镇云南的帷幕。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九月,沐春去世。

此时朱元璋已经驾崩,新天子是已故皇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这位建文皇帝命沐春之弟沐晟袭封西平侯,仍然出镇云南。

(有没有可以猜到沐家军会携带出来什么人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