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209章 时光荏苒,诸国局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9章 时光荏苒,诸国局势

青羊山上青羊观。

又是一年春光明媚之时,鸟雀幽鸣,将此地映衬地更加清静脱俗。

只是今天这青羊观中多了几分离别的愁思。

阿怜一如既往的早起,简单的梳洗一番,而后开始做饭。如今的观中宽裕了不少,每隔一段时间,远在咸阳的陈凡,便会遣人送来大量物资,其中包括粮食,还有药材。甚至大部分药材还被其贴心的炼制成了丹药。

相比于上次陈凡回来之前,观中的伙食也好了不少,每日用饭之时都能见到荤腥,无论多寡都已经是特别难得,要知道在山下,还有绝大多数百姓。一年到头能够吃到肉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但在观中却很常见。

陈凡受封安平君,有了自己的封邑,可以抽取其中的赋税以自用。而陈凡对于财货并没有那么看重。所以他的大部分俸禄都,被送到了此处。成了观中这些孩子们的口粮与修行资源。

再加上他福地中的产出一年高过一年,药材供应连绵不绝,因而观中的药材供给从未短缺过。

青羊观依旧坚持着每年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孩童。每年也会有孩童长大成人离开此处,去往山下的世界扎根立足。

这些人过得或好或坏,或是闯下了一番成就,或是平凡一生。对于这些人是否成才,其实无论是陈凡,还是逍遥子,都并没有强求的心思,也不指望着将他们都培养成绝世之才,他们唯一所求的不过是让他们平安长大。让他们在无力养活自己的年龄段内,可以衣食无忧,远离饥饿和寒冷。

这些人在山下的世界,无论厮混的怎么样,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忘了这道观对他们的好,这些人也时常会反过来给道观输送一些物资。虽然相比于陈凡的供给杯水车薪,却也是一份心意。

如今这青阳观即便是放在整个南郡,都是享有盛名。毕竟太多孩子受到其恩惠。再加上许多人知晓这道观背后乃是大秦安平君。无论是谁,都要给几分薄面。

而且这些年来,大秦朝堂也并非什么事都没做。越来越多的抚育堂,开始在各地出现,专门用来抚养孤儿幼童。听说此事也是由武安君白起与安平君陈凡一起进言而促成的。天下孤儿为此都要记下这份人情!

只是无论白起还是陈凡,都不是那种喜欢邀功之人,更不会去邀名,他们一如既往的低调。这几年来,更是声名不显。

大秦自从阏与之败后,难得停下来了攻伐的脚步,开始蛰伏起来。再加上这几年的气候一直不算太好。每年皆有受灾之地,因而过了好几年,大秦才慢慢缓了过来,并逐渐恢复至巅峰,甚至超过原来。

而更为诡异的是,即便大秦恢复了国力的巅峰,这几年也难得平静,未曾出兵攻伐。

可是其他几国见到大秦如此,不仅没有欣喜,反而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们都知晓,大秦若是年年征战,确实会让人恐惧,但他自己也会因此而疲惫不堪,终有一天会因此而破灭。好战而亡,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连年的征战会给国内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又会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从而酿造无比恐怖的灾难。

可是当大秦开始休养生息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考虑,当大秦再次露出獠牙的时候,该是何等恐怖。以前连年征战,国力紧张,士兵疲惫的大秦,便让他们难以应付。那等到全部恢复精力的大秦,再次出手时,又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所有人都在害怕,都在担忧。可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做些什么。大秦不去攻伐欺负他们,他们就应该庆幸了,而不会来主动招惹。

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也并不平静,当年阏与一战之后,赵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的喜悦并未维持多久。

因为赵王赵何病危,旧伤彻底复发,陷入弥留之际。

赵何当初所言,并非虚言,他是真的快死了!他说那些话不是为了诓骗朝臣,也不是为了安抚将领。他说的都是实话。他的旧伤早已压制不住了,能够撑这么多年已经是极为难得。

而后赵王赵何薨逝,赵国陷入短暂的动荡,所幸有数位老臣坐镇,又有平原君赵胜扶持,太子赵丹继位。整个过程有惊无险,但这般维持国内稳定,保证权力过渡的平稳,已经是极限了,没办法做到更多。

甚至,大秦没有趁此机会来攻伐赵国,他们都该庆幸。

而且,再其后三年,马服君赵奢寿终逝世,赵国再失一柱国,使得赵国伤上加伤。

新王继位,朝堂不稳。痛失国柱,人心散漫。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国所面临的麻烦,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此时的赵国,绝对是处于一个虚弱的时候。

不过好在有朝中老臣一路扶持。才终于将局面稳固。使得整个过程并没有生出太多变故。

传闻赵奢,在临终之前,曾数次谏言,赵国应该更加主动一些,不要等着秦国前来攻伐,而是应该主动出击,积小胜为大胜。持续耗费大秦的国力和战争潜力,不求一战而能胜之。但要做好长期苦战的准备,切不可掉以轻心。

赵何之子赵丹,也是一个聪慧的年轻人。虽然没有其父赵何的城府,但在其胸襟之上犹有胜之。赵奢逝去之时,他曾亲自到府上吊唁,痛哭流涕,将赵奢的谏言,好生收好,日常观摩。

可是即便他认同赵奢的谏言,赵国想要出兵也太难了。因为种种原因,一拖再拖。以至于大秦,彻底恢复了国力,再也无机可乘。

以赵国所处的位置,想要对秦用兵其实是很难的,上党之地尚在韩国手中,而韩,又是大秦之犬马,不会借道于他。

若是不能借道,强行攻伐上党之地,那对于赵国损失太大,得不偿失。他派出的兵马或许还没达到秦境,便会损失惨重,这个方法根本不可行,而想要绕道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