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我于历史中证道长生 > 第323章 谋划已成,不出意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3章 谋划已成,不出意料

对于陈凡的善恶韩非不做置评。但他觉得陈凡此人足够坦率,即便是为恶,恐怕也不会加以掩饰。那人的心胸和眼界早已超越凡俗,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就像他自己还在因为韩国而殚精竭虑,而那个人的目光却早已放眼整座天下,这种眼界和心胸或许有因为立场的原因,但在本质上依旧是不同的。

或许自己身处在陈凡所在的大秦,也能拥有这份眼界和心胸。但现实就是他不是,他并非大秦之人,无法做到,让大秦吞并天下,纳天下万民为大秦之子民。甚至他隐隐有所察觉,其实在陈凡的心中,不光是大秦之外的其他国家,即便是大秦本身,他大概也是没有放在心上的,在那个人的心中,天下就是天下,同时天下也是所有人的天下,而非是大秦的天下,更不是大秦秦王的天下。

只要天下能够一统,结束这种战乱割据,相互攻伐的局面,即便不是大秦,其实他也无所谓。这在他们第一次相见时,他就有所察觉,只是那个时候的他,并不明白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这种想法的根源由何而起。或许自己的老师荀子有所了解,否则,荀子也不会如此看重陈凡。

这与他的想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己所做的努力不过是为了保全韩国。哪怕到了现在,他已经隐隐能够理解陈凡的想法和抱负,但他自问依旧很难做到,有些东西不是你理解就能够放弃的,能够想到和能够做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陈凡送过来的这封信上,虽然没有明言,但其内涵他却是懂了。可即便懂了,也不代表他会放弃。哪怕明知是无谓的挣扎,那又怎么样呢?所谓无谓的挣扎,不正是他一直在做的吗?

冯亭对于韩非的说法不置可否,他对于陈凡了解并不太多。他所了解的东西,都来自于这些年搜集的情报,还有陈凡的所作所为所显露出来的东西,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两人之间并没有其他的接触,对于他的人品和性格更无从了解。

不过现在他倒是放心了很多,至少韩非并没有这封信而动摇自己的信念,该做的事情依旧会做,而这就够了。他早已派遣使臣前往赵国。恐怕此时赵王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心意,上党之地唾手可得,这种诱惑他相信赵国肯定无法拒绝,说不定此时赵国的兵马已经向此处开来。

大秦与赵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到了这种时候。除非他们动摇,否则没有谁可以更改。

而一旦大秦与赵国之间的大战爆发,到了那个时候,便是惶惶大势,无法阻挡,即便是他们,也只是洪流之中的一叶扁舟,除了随波逐流,别无选择。其实在做出这个决定之时,他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此战之后他必死无疑,要么死在这场大战之中,要么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后,自尽而亡。

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韩国,自然不会去成为赵国的臣民,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与坚持。哪怕他现在选择背叛韩王,违背韩王的诏命,那也只是为了韩国的存续。

与他抱着相同想法的,还有身旁的韩非,可以说两人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离开这里吧!我才是上党郡守!此处谋划已经妥当,也已经不再需要你了!此时韩国动荡,大厦将倾,需要一位真正有才能和魄力的人去挽救他于危亡之际!否则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皆是徒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许久之后,冯亭对韩非如此说道,语气坚定而决绝,在他看来,自己一人赴死便够了,但韩非不应该死在这里,他的才能和智慧不应该就此被掩埋,而是应该回到韩国去。尽自己的努力,让韩国存在的更久一些,至少不让他们这一次的谋划落在空处。

此时上党诸多谋划,早已敲定,局势也在按照他们所预估的方向发展。其实这里已经没有更多的让他们插手的空间,韩非离开与否都不耽误计划是否进行。只留下自己在此处稳固局势,便已经足够了,没必要让两个人都陷在此处。

韩非难得没有直接拒绝,他抬头看向冯亭,却见冯亭脸上带着笑容。没有所谓的悲伤,也没有遗憾,反而带着无尽的期许。他一时间有些沉默。按照他的性格,他理应直接拒绝,选择留在此处与冯亭一同赴此。毕竟这个谋划是他亲自敲定的。最后的代价也应该由自己来支付,可冯亭,所说的东西,也不得不考虑,因为上党的谋划仅仅只是第一步,这一步成功之后,还有许多未竟之事,需要他去完成,否则这一次谋划即便成功了,对于韩国而言,恐怕也没有任何益处。

可是让他直接抛弃好友,远离此处,他也做不到。他与冯亭算是知己,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同时也各自敬佩着对方的才华,惺惺相惜。

“我……”韩非艰难开口。

冯亭却是挥了挥手,直接打断他的话:“不要做此妇人之谈,你是知道的,我的才能不如你,我留下才是最适合的选择,你还有你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冯亭当然知道韩非想要说什么,但他并没有给他机会。因为他很明白自己说出来的办法便是最好的选择。两人之中最少要有一个人存在,而韩非就是最佳选择。

冯亭命人取来美酒,而他也难得从上党郡中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与韩非对坐而饮,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就着简单的饭食痛饮一番,似是告别。

两人都不是那种喜欢沉迷于享乐之人,他们平时岁月饮酒,但却永远不会过量,克己而复礼,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有着更重要的事情,但在这一时,两人却难得的没有拘束,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酒,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两人最后一次在一起喝酒了,或许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

而后,在第二日清晨时分,冯亭将韩非送到郡城门口,此时两人身上都带着浓郁的酒气。可两人却丝毫没有任何醉意,反而显得十分清醒。

“头一次觉得我韩国的美酒如此醉人!”冯亭笑着看向马背上的韩非。

韩非点点头,“我也没想到!这是我此生喝得最痛快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走吧,我便不继续送你了!我已经得到消息,赵国已经出兵,数十万大军由廉颇统帅,正向上党之地而来,你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冯亭脸上没有任何悲伤,也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失落。

他伸手在马背上狠狠一拍,马儿吃痛,开始奔跑起来,韩非握住缰绳,却没有勒住马匹,而是任由马匹奔跑,蓦然回首,只见冯亭独自一人站在原处,负手而立,脸上笑意盈盈,身躯莫名显得挺拔起来。

韩非狠心的扭过头,拿起马鞭,在马身上狠狠一抽,马匹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直奔出很远,他才勒住马蹄,再回头,已然看不见那道身影,经此一别,便是永诀。一种悲凉和无力感油然而生。而且他明白这种绝望感仅仅只是开始,在未来的时光中,自己可能会遇到更多,只要他一日是韩国子民,这种情况便一日不会改变。

……

虽然已经去信上党,想要劝降,但这些时日,陈凡也并非一件事也没干,他在众人并不理解的目光中,开始调集船舶,而且还担心船只数量不够,他还从咸阳调集了大批工匠,督造船筏。

大秦境内并没有专门的水军,大秦历次战争,也以陆战为主。水军这种东西在很多时候根本派不上用场,但船舶这种东西并不缺乏。相比于陆路运输,船舶运输显然更具有优势,庞大的运力,能在很多时候,极大的节省资源。而且若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使用水力运输能够极大地缩短时间和成本。

正常来讲,若是采用陆路运输二十万大军的粮草辎重,资源会有一大半浪费在路途之上。并非是遗失和损坏,而是因为民夫需要食用。那些民夫终究只是人,他们不可能不吃不喝就能完成工作,因而在运输粮草之时,其中有将近一半都进了民夫的肚子里。

这种情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按照正常的比例,想要供应二十万大军,那么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最少也需要同等数量,事实上可能翻倍,每日的消耗将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字。即便是以大秦的底蕴,数年的积累,想要供应这般庞大的消耗,也显得极为吃力,而且调度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因而在很多时候如果能用船舶运输,自然会选择船舶。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只能选择陆路运输,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河流湖泊,而且在关中,在大秦的疆域内,水系其实算不上太过发达。

而上党之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遍布崇山峻岭,陆路运输的难度急剧增大。若是在此处想要保障后勤供应,难度直线上升,消耗也会随之,变得无比恐怖。陈凡自然想要规避这个问题,所以他调集了数量庞大的船舶,用于后续征战的需求,同时还担心运力不够又打造了大量船筏,这种临时船筏自然比不上那些船舶,但短时间使用却是足够了。

就在此时,王翦手持军报,匆匆而来,他对于陈凡的计划已然有了一些了解,但对于后续,依旧还处一知半解的状态。

不过此时的他,面上显露出些许焦急。看来绝对算不上什么好消息,自从大军抵达此处,便一直按兵不动,汾城近在眼前,但陈凡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哪怕在王翦看来,眼前这座城池防守并不森严,哪怕攻取有些难度,但对于陈凡而言,对于陈凡如今手中掌握的力量而言,并不算无计可施。

陈凡的态度让很多人都很疑惑。城池近在咫尺,敌方援军迟迟未至,按理说这是最好的时机。虽然韩王已经下令割让上党,但并不妨碍他们在此获取战功,同样还能给上党以巨大的压力。

不过,王翦却明白,陈凡对于眼前这些城池是真的没有太大的兴趣,所谓攻城拔寨,争夺土地,并不是陈凡的目的。他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便是赵国大军的主力。

而现在,赵军主力已经要来了,他所等待的东西已经要到了!

“安平君,紧急军情,赵国起兵五十万,以廉颇为统帅,正极速向上党之地而来,预计数日之后,便将越过釜口陉!”王翦来到陈凡身前,将军报递上。

陈凡接过军报,看了一眼,情况并未超出自己的预期,韩非终究还是没有听自己的劝告,而是选择将上党之地献给赵国。想要兵不血刃拿下上党的计划已然破灭,大秦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即将开始,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决战。而赵国也是大秦一统天下,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阻碍。但这个阻碍,在这一战之后,也即将消失。

若是此战能够消灭赵国的主力,那大秦一统将成为定局,彼时之六国将再无反抗的余地,灭国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在这之前,上党是两国必争之地,但到了这种时候,上党本身却显得并不重要了。因为此战之胜负,关乎国运,并非一城一地所能决定。此战若是大秦能赢,即便最后得不到上党,但大势已成,也无人能够更改,若是赵国胜了,那大秦一统之路将会出现变数,说不定赵国联合诸国之力,趁着大秦失败后的虚弱给予致命一击,那未来会如何谁都不知道。

这大概就是韩非想看到的局面吧,若是大秦在此战之中败了,再重复一次阏与之败,伤筋动骨,那韩国或许真的有可能趁此机会重新崛起。虽然这种机会看起来无比渺茫,但至少有了那么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