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我为女帝 > 第83章 大秦女帝(八十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章 大秦女帝(八十三)

夜晚,王离趁之玉还没就寝之前,跑来了之玉的帐前求见。

营帐中,之玉合上了手中的折子,看向被遮挡的门外笑道:“王将军进来吧。”

“末将拜见太女。”

进来后,王离对之玉行礼道。

之玉摆了摆手,“不必多礼,王将军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要事?”

闻言王离有些欲言又止的看向之玉,见之玉盯着他,他连忙慌乱的低下了头,说出了心中对疑虑。

“太女,末将今日听太女说要把冒顿送去大王那边。”

“冒顿乃是匈奴人,他若是去到大王身边后有了二心…………。”

之玉闻言摇了摇头,有些无奈的笑道:“难得王将军有心了。”

“不过王将军不必担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既投靠了我大秦,本宫自是信任他的,本宫也相信,他担得起本宫的信任。”

“冒顿有大才,把他送去父王身边,可让父王亲自把他驯服成一个真正的将军。”

“他乃帅才,仿佛天上生便是为了战场所生一般,不用他于我大秦来说是损失…………。”

“我大秦向来都是唯才是用,如今也一样,他是匈奴人又怎样,只要他能为我大秦创造价值,那他便是我大秦的人。”

“王将军,本宫知你为边关将领,对匈奴之人印象不好,但事有例外。”

“冒顿此人,若是流入草原,定是我大秦的强敌。”

“但他为我大秦所用的话,定能为我大秦开疆拓土…………。”

见之玉字里行间对冒顿多有赞扬,王离思考了一番,觉得之玉说的也有理,便借口其他事情把此事岔开了。

不过出于安全起见,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写封信让人送去给大父,让大父防着这个冒顿的匈奴人一些,免得冒顿伤害到大王……。

翌日,之玉带着两万女兵踏上了归途,此时已到寒冬,外面寒风萧瑟,冷得让人不由裹紧身上的衣服。

“太女,一路顺风。”

蒙毅、蒙毅、王离、梁玉等人站在军营门口,对着之玉拱手作揖道。

之玉含笑点了点头,把穿成小粽子的胡亥拎上了马,这才对众人笑道:“诸位将军,今日一别,再次相见不知会是何年。”

“本宫,在咸阳宫中等着诸位的凯旋。”

“届时,本宫定会办出全天下最好的宴席来迎接诸位将军。”

闻言众人纯然一笑:“多谢太女。”

之玉含笑摇了摇头,看着几人郑重其事的交代道:“诸位,本宫回了,边关,便交给你们了………… 。”

“请太女放心,臣等,誓死守护我大秦疆土。”

随着几人的声音落下,之玉翻身上马,立于马上高呼道:“边关的将士们,待战争结束,本宫在咸阳城等你们凯旋。”

说完后之玉毫不留念的策马往后而去,后面的将士听到之玉的话后,不由得眼眶发红,看着枣红马上大红战袍气宇轩扬的之玉异口同声的高呼道:

“恭送太女…………。”

声音响彻云霄,回荡于众山之间,久久不息。

代县城中的黔首显然早知道了之玉要走的消息,待大军行至街道上时,全是前来送行的黔首。

不少黔首暗中抹泪,自从太女来了代县后,不仅把周围的匈奴都灭了,还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每家每户都发了过冬的粮食,让他们不至于会饿死在这个冬天…………。

“太女,恭送太女…………。”

“太女,你还会再来代县吗……。”

“太女,您一路平安…………。”

街道两边围满了前来送行黔首,看到立于马上一生红袍的之玉后,七嘴八舌的说着祝福的话,言语之间尽是对之玉的不舍和恭敬。

之玉看着左右两边的人,拱手道:“诸位,今年匈奴来犯,让你们受惊了。”

“你们有今日之灾,是我大秦的朝堂没有护好你们,若有难处,你们尽管去找代县的县令,本宫已给他打好招呼,让他尽量帮助大家恢复民生。”

“同时,因为大家受战火波及,家中困难,本宫已下诏,代县往后免五年徭役赋税。”

“大家可安心在家耕种,争取把日子过好。”

听到之玉的话,两边围着的人感动的跪下来叩谢之玉。

“多谢太女体恤。”

“多谢太女体恤呐………。”

出来代县,之玉抬手叫停队伍,“来人,把公子嘉带上来。”

不一会,被五花大绑老态龙钟的人便被带了过来。

此时的公子嘉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呆滞,便是被人带到之玉面前,也不见他有任何表情。

之玉有些狐疑的看向把他带来的人:“赵月,他这是怎么了?”

赵月闻言看了一眼呆滞的公子嘉,猜测道:“回太女 ,他可能是被吓到了吧。”

“为什么,为什么?”

就在两人莫名时,公子嘉这才正常起来,对着之玉大声的质问道。

见他敢这么大声对之玉说话,赵月也不管他是什么赵国的公子,直接拔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语气森冷的道:“对太女说话放尊重点,不然本将军一刀宰了你。”

公子嘉此时根本顾不上赵月驾在他脖子上的道,只是神态癫狂的盯着之玉道:“为什么,他们明明是我赵国的人,为什么会对你这个暴秦之人如此爱戴?”

之玉闻言神色淡然的看了一眼公子嘉,“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你心中没数吗?”

“赵国百姓爱戴本宫,那是因为本宫以储君之身,亲自带兵前来保护他们。”

“那是因为本宫亲设粥棚,不惜消耗军粮也不饿死一个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