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我为女帝 > 第112章 大秦女帝(一百一十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大秦女帝(一百一十二)

大秦始皇帝二十八年春,秦国大将项羽和赵月大破月氏,河西被纳入大秦疆土。

大破月氏后,大秦将领冒顿带兵直接北上,从侧冀进攻匈奴,与嬴政对匈奴左右夹击。

秋,匈奴投降,大秦战胜,从此大秦北方一片安宁。

匈奴投降后,之玉下旨以天气寒冷不适合居住为由,把匈奴人迁至大秦境内,让匈奴与秦人共同生活,北方草原彻底成为大秦养马场。

大军班师回朝后,之玉大肆封赏战功赫赫之人,主帅王贲被封通武侯,赐良田千顷,豪宅无数。

副将梁玉被封安远候,执掌二十万女兵,她是大秦第一个被封侯的女子,其传奇的经历经常被人们提及,她带兵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

大秦始皇帝三十年,大秦大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完成修直道的差事,大秦通往各郡的道路修好,政令的传播的速度得到提升。

同年,太女下令让安远候梁玉和威远将军项羽带兵攻打西南夜郎,冒顿和大秦公子胡亥带兵往西直击乌孙。

大秦始皇帝三十一年春,在主持了春祭后,年迈的大秦丞相隗状在朝堂上致仕,想要告老还乡。

看隗状如今的状态的确不适合再待在朝堂,之玉挽留再三,最终同意了隗状的请求,许他回家颐养天年。

同年,在长使这个位置上待了许久的李斯终于在六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坐上了大秦丞相的位置。

看着前来宣旨的赵风,李斯的头都有些晕乎乎的,他熬了这么久,总算是把隗相熬致仕了。

此时的李斯喜极而泣,天知道,有多少次他都觉得他等不到隗相致仕了……………

隗相丞相太能熬,他等了一年又一年,从五十多岁等到六十多岁,总算在太女给他许诺的第八年把这个丞相之位熬来了……………

看着李斯不断变换表情的脸庞,赵风嘴角抽了抽,此时他不由有些怀疑太女的眼光,就李长使这毫不稳重的样子,能做丞相吗?要知道隗相那可是一言一行都让人挑不出错来的人物。

此时还沉浸在他有生之年居然能当丞相这个想法中的李斯丝毫没看到赵风略带怀疑的眼神,喜滋滋的让人把赵风送走后,他不由又拿出诏书看了几遍。

不怪他如此喜形于色,实在是隗相太能熬,直接把他熬得怀疑人生了,虽然当初太女有暗示过他隗相致仕后丞相之位就给他,可他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隗相致仕。

也不知隗相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七十多岁了还能在朝堂上奔波,如今他也上了年纪,就在他以为自己与丞相之位无缘的时候,隗相居然致仕了,他李斯终是坐上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这些年随着国家逐渐稳步发展,朝中大臣在经历过刚开始几年的艰辛后如今终于松和了下来。

这人不能闲,一闲就会出问题,现在任务少了后,朝中大臣便又开始盯着之玉的终身大事不放了。

之玉态度强硬对此事闭口不谈,反正她不成亲,这些大臣说得在怎么天花乱坠她也不成亲

这些大臣见玉油盐不进,不由在朝堂上鬼哭狼嚎了一般想逼之玉就范。

然而之玉就像铁了心一样,只要有大臣提这件事情,她就似笑非笑的盯着那个大臣一直看,不说话不吭声,直把人盯得心里发毛。

朝中大臣眼见之玉二十好几了还不成亲,而且对此事毫无想法,急得嘴上都涨泡了,国家不能没有继承人,大女如此优秀,若是不留下后人,大秦的未来又该如何?

看着之玉不动于衷的态度,朝中大臣心中暗叹,只能暗中悄悄找此时远在泰山封禅的嬴政了,太女不成婚,想来应该就只有陛下能劝了。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嬴政收到他们的书信后看都没看便叫林一烧了,对于之玉不成亲的事情,嬴政从来都是不过问的态度。

他犹记得当初之玉的那一句,凡夫俗子怎配不上她,所以这些年来之玉的婚姻大事他从来没有提过一嘴。

他的女儿是天上的神仙,看不上凡夫俗子很正常,她不想成亲便不成亲,也不知这些朝中大臣干嘛一直盯着他女儿的婚姻大事…………

不过看朝中大臣对此事如此关注,嬴政觉得他还是该回咸阳城一趟,不然这些大臣天天催,他女儿还如何能安心处理政务?

看着浩大的队伍远远离去,一个而立之年的男子站在人群中惊讶非常,小声嘀咕道:“原来这就是陛下啊……………。”

男子的嘀咕被他身旁的人听到,他身旁的中年男子不由接话道:“对啊,陛下来泰山好一阵时日了,我等有幸曾见过陛下几次,陛下还真和说书先生说的一样,龙章凤姿,威武不凡。”

说着中年男子看了一眼男子的打扮,笑道:“这位兄弟,你是去咸阳城科考的吧?”

男子闻言点了点头,拱手道:“正是。”

“哈哈,刚好我家中阿弟也准备去咸阳城碰一下运气,我看兄弟你孤身一人,不若与我啊弟结个伴?如此你们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闻言男子微微一愣,不着痕迹的打量了说话的中年男子一眼,心中暗想男子是不是骗子。

中年男子显然看到了男子怀疑的目光,哈哈一笑自我介绍道:“在下曹宇,曾是泗水郡沛县人,前些年因为战乱搬至济北郡,家弟曹参,和阁下一样是个读书人。”

“我是看这位兄弟你孤身一人,这才想让家弟与你一同去结伴去咸阳城的,毕竟此地离咸阳城路途遥远,若有人结伴而行我这个做兄长的也要放心一些。”

听到曹宇的话,男子心中微微松了口气,不是骗子便好,“在下张良,乃颖川郡人。 ”

闻言曹宇爽快一笑,便带着张良回了家,“张兄,我阿弟他准备明日便出发,你今日便在我家中暂住一晚,明日你们二人一同结伴去咸阳城。”

“本来科考也没那么急的,但我阿弟说早些去咸阳城的好,不然若是路上遇到事情被耽搁住了,怕会误了科考。”

闻言张良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提前从家中出来,中途听闻陛下在泰山后 ,他还来了一趟泰山想一睹陛下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