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青州雪 > 第41章 齐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这八名学子……”

虞兰川知晓秦景云想说什么,他摇了摇头,语气惋惜:“我救不了。”

秦景云缓缓握紧了手中的剑鞘。

“那一封檄文,不仅明目张胆地挑起大胤王朝表相之下,腐烂至血肉的暗疮,且用词激烈、毫不留情,当今圣上本就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他叹了口气:“且他偏听偏信,若是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进些谗言佞语,那圣上的态度,必定倾斜。”

秦景云神情凝重:“那我们,便看着这些学子们,因此而死吗?”

“景云,造成这个结果的,并不仅仅是圣上,”虞兰川面色平静:“还有这个病入膏肓的王朝。”

“你没有在朝堂之上见过如今掌权的官员,柳青河之流只顾弄权玩术,丝毫不管百姓死活;而武将不受重视,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眼睁睁地见敌人欺到眼前,却无能为力!你说这样的大胤,还有救吗?”

秦景云拧紧了眉,不知该说些什么。

虞兰川苦笑:“景云,我看不到未来啊!我竟不知我的老师誓死保卫的家国,怎会变成如今这副样子?”

“大人慎言,小心隔墙有耳!”秦景云急忙出声阻止。

荣成帝近些年愈发疑心深重,在官员府中安插眼线早已屡见不鲜。

虞兰川缓缓笑起来:“你看,便是如今在自家的院子里说些话,都要担心他人窥伺。”

他垂手站在院中,看着天光渐暗,夜色笼罩了全部,一眼望不见前方的路。

汴京城已宵禁,城门也已下了钥。

羽林军此刻正在城门口巡防。

换班时间将至,远远的,便见着一队兵士朝城门处走来,领头的是个年纪稍长,一脸络腮胡的汉子。

他擎着只火把,光影下眉眼阴翳,正是羽林卫郎陆晔。

见他来,值守的兵士顿时肃了面容。

陆晔走近,随意地拍了拍一人的肩:“回去休息吧,此处有我等。”

那人笑起来:“大人,下官不累,还可再值一趟班。”

陆晔抬眼扫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别他妈在老子面前现眼,老子不吃这一套,听明白了吗?”

那人涨红了脸。

陆晔见状踹了他的腿弯一下:“滚回去休息,怎么,就你身体是铁打的?”

身后的兵士都哄笑起来。

“钱广,你在羽林军都多久了,还不知道咱老大的性格吗?”

“你这马屁拍在马腿上了吧?长点记性啊,别跟个傻蛋似的。”

钱广也笑起来,往边上让了些:“去去去,可给你们找着乐子了,老大批评我那是重视我!”

“行行行,老大重视你,那你让老大再踹几脚。”

几人嬉闹着,刚换了班,便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从远处飞驰而来。

马蹄声震天!

陆晔眉眼一凛,顿时上前几步,站在众人身前,扬声道:“来者何人?”

钱广咽了咽口水,神情紧张地望向前方。

只见为首那人衣袍灌满了风,身后跟着五六名随从,正向城门处奔驰而来。

隔得有些远,陆晔看不清他的脸,他不自觉握紧手中的长枪,神情戒备。

那队人马渐渐地近了,马蹄扬起尘土无数。

很快,队伍便行至城门前,火把一点点照亮那些人的脸。

为首之人勒紧缰绳,马嘶鸣了一声,在距离城门不远处停下。

陆晔才看清那人的脸。

他眉眼极为凌厉,此刻端坐于马上俯视着众人,仿佛看着随手可碾死的蝼蚁!

他极为年轻,面容挺秀,乍一看还以为是哪家的郎君。

可,此人却面白而无须,乃宦官之相。

众兵士神情一滞,暗暗摇头道:可惜了这样的好样貌。

陆晔早认出了来人,可还未来得及开口,便见那人淡淡道:“陆大人,可是要本官出示路引文书?”

“古大人奔波一路,此刻定是人困马乏,但规矩仍在,某不敢徇私,故还请大人出示相关文书供下官一观。”

古齐月闻言,面色毫无波澜,他抬了抬指,身后便有小宦官下了马,将袖中的文书递给陆晔。

陆晔双手接过,翻看几眼后又递还,随后往一旁让了几步,垂首道:“大人,文书一应俱全,无甚问题,请入城。”

古齐月轻声“嗯”了下,看也不看余下众人,只一夹马腹,便策马而去。

待身影消失在视线里,钱广才松了口气,他神情不解:“那人是谁啊,这么大阵仗?”

方才与他嬉笑的钟睿尧笑道:“一看你就是个傻的,记住啊,以后见着此人绕远些,千万别犯在他手里。”

“他看着文文弱弱的,竟如此厉害吗?”钱广又朝城内望了眼。

“你应是第一个说他文弱的。”钟睿尧笑道。

“别卖关子了,他是何人啊?”

陆晔收回视线,低声道:“此人名叫古齐月,年二十又三,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钱广顿时瞪大了眼,他颇有些震惊:“……此人,便是可止小儿夜啼、手段狠辣的司礼监掌印?”

钟睿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如今还觉得他文弱吗?”

钱广顿时摇头如拨浪鼓。

古齐月连夜入了宫门。

荣成帝此刻正在寝宫内看书,见他回来顿时起身,止住他要下拜的姿势:“齐月,你可算回来了!”

“让陛下久等。”古齐月微微低头拱手行礼,态度谦卑。

“蜀地那处矿脉如何了?”

“幸不辱命,第一批金矿已产出,想来不久后便能运回汴京。”

荣成帝顿时喜笑颜开,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你果然没有令朕失望!”

蜀地有矿脉一事,多年前便传到了荣成帝的耳朵里,也正是如此,他才急召泰亲王一脉回京。

但蜀地地形复杂,他私下派去数批人,均未能寻得。

直到古齐月主动请缨,为他走了这一趟,便真的开采出了金矿!

教他如何不欣喜?

古齐月看着眼前的君王,神情隐隐有些轻松之色:“陛下,如今大胤便不必因国库空虚而发愁。”

荣成帝抚掌而笑:“你与行直真是为朕解了燃眉之急!”

“虞兰川?”

“还未说与你知晓,”荣成帝摆了摆手:“行直前些日子去了趟金陵,为朕除了一只蠹虫,收缴赃银数十万两,如今你又为朕挖出矿脉,岂不是解了朕眼前的难题?”

“是陛下洪福齐天。”

荣成帝闻言哈哈大笑:“天下没有人比你更明白朕的心思了。”

“陛下心中所想,无非为国为民,在此两件事上,奴婢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荣成帝显然对他的回答感到十分满意。

“如今国库空虚之困可解。”

“对,”荣成帝缓缓行至床边坐下,目光憧憬:“朕的行宫刚建了一半,如今有了银两,便可继续了,想来来年夏天,朕便可携后宫,前往避暑。”

古齐月神色一黯,眼里顿时浮起清晰的讽刺。

但他口中仍说着:“恭喜陛下,得偿所愿!”

寝宫内灯火通明,荣成帝隔着烛光望向殿中年轻的宦官,长叹一口气:“齐月,你若非是残缺之身,该多好。”

“这愿望太美好,奴婢也曾如此期盼过。”

“如今也好。”荣成帝笑了笑,但神情仍然惋惜。

“能侍奉陛下左右,已是奴婢之幸。”他如此说着,可眉眼始终淡淡。

时间渐晚,荣成帝到底年事已高,困倦之色明显。

古齐月伺候他躺下,又给他熄灭了殿中烛火,这才走出去。

入目便是红墙黑瓦,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黑暗。

这座皇城,究竟困死了多少人?他勾了抹笑,随后撩起衣摆,缓缓走下了台阶。

而此刻,汴京城客栈之中。

房内燃着烛火,容昭握着卷书倚在软枕上看着。

但脑海中,却回响着明砚舟白日里说过的话。

膝上的书半天不翻动一页。

她拧着眉,随后长叹了口气。

明砚舟房内也燃着一只烛,昏黄的光将他拢在其中,玄青色的衣袍上也落了层暖意。

他倒在榻上,闭目养神。

耳边却倏然响起那位女子的轻叹。

于昏暗中睁开眼,他望向两间屋子间隔着的那堵墙。

本不欲开口,可未过多久,女子接二连三地叹气声响起,他顿时弯了眉眼。

男子声音温润,如一道春风:“容昭,何故叹气?”

隔壁的女子闻言,似乎一愣,翻书的声音隐隐传来。

“有看不懂的地方?”

“不是,”容昭微微摇头:“我只是在想,有无办法救下那些学子,听百姓们说,他们还未及弱冠。”

明砚舟闻言,低声道:“若是时间再久些,你我或能想一些法子,但处决之期便在三日后。”

这也是她不断叹气的原因。

似乎,没有解决之法。

“明砚舟,”容昭轻唤道:“若这群学子真是被人煽动的,那他们岂不无辜?”

“我不知该如何定义无辜与否,”半晌后,明砚舟缓缓开口:“他们若是心甘情愿地被利用呢?”

容昭顿时瞪大眼睛,神情无比震惊。

“国子监的学子,如何会如此单纯地被人利用。”

“你是说……”

“我也是方才有这种猜想。”明砚舟侧过身,望着那支越燃越短的蜡烛:“我一直在想他们是否被煽动,却没想过他们或知晓是煽动,也愿意为之。”

容昭半晌没说出话来。

明砚舟叹了口气:“我也不忍见这群少年死于刑台之上,是以我打算入趟牢狱。”

那女子顿时眼前一亮,随后想起什么,又归于寂灭:“可处决书业已下,便是知道其中内情,还能救得了他们吗?”

明砚舟缓缓摇头,后察觉她看不见,便开口道:“我也不知,但凡事,须试过才能知晓。”

容昭沉默半晌,随后将手中的书置于床头:“若是不能救,那我们也须得知晓他们为何赴死,待以后写祭文,词便能达意,也可慰藉些许。”

明砚舟弯起眼睫,眼里赞许之色明显:“你也要为他们写祭文吗?”

“我读过些历史,知晓一个王朝剔去腐肉,都会流血。虽知晓史书会不可避免地偏向胜利的那一方,但我也不愿让他们就此湮灭在滚滚洪流之中。”

女子的声音清灵且坚定:“虽不知在史官笔下,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若能成为知晓一二真相的那个人,那便须为他们付出些什么。为黎民高声疾呼的志士,不应该是如此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