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我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就是说刘询也是武帝的后代吧?为什么不把他从牢狱中接回来呢?

彘儿快到碗里来:所以说很多人认为武帝并没有后悔。我个人认为,他可能忘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要我说还是不在乎,你看看李承乾造反了李世民还要为他的后代考虑,再看看他,啧!

网名没想好先用这个吧:同意!而且说真的,彻儿对他这个曾孙真的不咋地!

狂踹瘸子那条好腿:没办法,晚年的猪猪那还是猪猪吗?不!那已经是野猪了!他的猪瘟严重的很!

江南已逢烟雨:同意!所以说可怜的小太阳啊!你死的太惨了!

郁郁斯宁:???小太阳?这是什么昵称?

江南已逢烟雨:就是对刘据的爱称,因为我们觉得刘彻就像太阳一样热烈且有生命力,这位未央之主是被所有人众星捧月的存在,所以据儿就是小太阳啦!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夫人的梦日入怀吧?

江南已逢烟雨:咳咳!看破不说破!

.......

秦朝

嬴政看着评论区,眉头微蹙。

这位武帝倒是狠心,连自己的儿孙都舍得扔牢里。

不过太阳吗?倒是着实与群里那个家伙相配。

就是说和他齐名这两个玩意儿怎么看起来都不靠谱啊!

一个坑儿子一个坑孙子,两个坑货偏偏还是声名在外的帝王。

嬴政陷入沉思,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呢?

政哥是没有想到,他也是有一点点坑儿子属性在的。

汉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殿内回荡着刘邦的笑声,十分响亮。

吕雉和一众大臣都是同一个反应——捂脸!

就是说真的太丢人了啊!

人家只不过是提了一个你曾孙的外号,你至于吗?

啊啊啊啊啊!就是说能不能不要笑得这么猖狂?

搞得他们也想笑了!

而刘恒和刘启也是嘴角含笑,已经可以想象刘彻跳脚的样子了。

就是说有一个这样的儿孙就是好,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

刘恒看着跪在地上哭泣的窦氏,笑的极其和煦。

嗯,杀是不可能的,毕竟也算是对大汉有功的。

但是牵制彻儿就不必了,彻儿有他们看着呢。

所以啊,还是收一下她的权力和野心吧!

而刘彻本人,嗯,他已经麻了。

就是说这个梗是过不去了吗?

为什么要一直提巫蛊之祸?

老年刘彻干的事情为什么要他背锅?

他现在只是一个刚刚拥有长子的好父亲啊!

他真的承受了太多他不应该承受的事情!

刘彻表面笑嘻嘻,内心妈卖逼!

其他大臣愣是看不出来他究竟是什么心情。

........

苏玥是不能理解刘彻崩溃的情绪的,她只是继续说:“好啦!现在我们来看看下一位吧!嗯,这一位争议很大!他就是匡衡!”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着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

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

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

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崇,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汉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

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

“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书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

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着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汉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

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

不久,匡衡被弹劾贪污,被汉成帝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