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天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们不能把话说的太绝对,平心而论,曹先生的话确实有它一定的道理,涨薪确实要考量各方面利弊。

他说的其实也没错,工资可以加,但要考虑到其他企业能不能承受,不能强行带头拉升工资。

如果其他企业本身利很薄,因为个别企业给的工资很高,那利薄的企业为了招到人也只能跟着把工资上抬,最后就是亏本经营。

在一个企业未找到节省成本,提升利润的前提下,被倒逼着涨薪最后结局就是倒闭,要知道全国这类企业不少。

尤其是制造业,全民炒房的时代,制造业在夹缝中生产,能活着的都不容易,如果都因成本过高倒闭了!

那得有成千上万的人失业,最后这些失业人员怎么安排,别说一个特斯拉,10个特斯拉也未必吃得下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曹先生的观点确实存在瑕疵,面对这样的问题其实简单回答就好,不需要拐弯抹角说那么多,言多必失。

一个人一种看法,被人误解也很正常,我了解过曹先生的企业,他给员工们的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至少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现如今网络上为了博取流量特意造谣带节奏的人士很多,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故意制造矛盾,引起网友们的关注,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总有一天,这些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当然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自身有问题,也不会给别人可乘之机被人抓住把柄大肆炒作。”

这次节目录制,柳月霞询问了很多问题,从教育到企业再到国内外经济,杨天总能以高维度的思维阐述自己的见解,让大家大开眼界,解开了不少心头的困惑。

上午的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是课间操时间,大约有二十分钟,学校广播里响起朝气蓬勃的歌声,毕娟急忙拿出无人机从上而下拍摄了一些素材,等后面剪辑合成节目的时候用。

提问进行得差不多了,小胡子关掉摄像机,大家站在落地窗前静静的观看学生们做早操。

学校围墙外面,有不少村民前来围观,还有游客拿出手机拍摄录像,有的还会发布到网上去,也算是一种宣传。

“我听说,这些孩子里面,有很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其中还有的八九岁还没上过一天学,念过一天书!”

“能够在村子里搞起来这么一所规模不小的学校,确实非常很了不起,我想,等这些孩子将来毕业后,一定会非常感谢杨先生您的。”

“他们能健康成长就好,等他们将来毕业后,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杨氏集团和龙织工作,如果有其他出路,想另谋高就更好。”

何嵩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衷心希望杨天的学校能够办好,企业蒸蒸日上,这些孩子以后才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事实上,学校和企业结合这样的模式并不新鲜,大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早些年,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打着包分配模式教学,不可否认政策初衷是好的,可惜在执行的时候被人弄得乌烟瘴气。

包分配一说现在也还存在,但是已经沦为了笑柄和悲哀,所谓的包分配就是把学校强制把孩子们分配到各种工厂,做着正式员工的活,拿着微薄的工资,剩下的则被学校克扣瓜分,让学生们沦为被压榨剥削的工具。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事到如今,这样的例子依旧普遍存在。

龙织集团涉及的领域极广,虽然也有一线工厂,但在杨天的影响下,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和付出成正比的薪资待遇。

有条件的可以不断探索学习,从一线员工升级为工程师,退休过后也有保障,就连家人都能享受到高额补贴的医疗,员工生活有保证,未来有医靠,福利待遇向外资靠拢。

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杨天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如果真的可以成功,那么对于国内工薪阶层是一场历史的改革。

有一家企业这么做,就会有第二家效仿,只要经济一恢复,这种情况会慢慢普及。

栏目组和上一次一样,录制完节目后,大家一块儿到庄园里吃饭,杨天盛情款待。

饭桌上什么菜都有,新鲜的鹿肉,用老虎骨头熬的高汤,炭烧出来的猴子肉,主打一个都是平常时候吃不到的东西。

在吃饭之前,柳月霞和毕娟还去后院观看了一下大白,全身洁白如雪的棕熊极为少见,最关键的是它通人性,不过,她们还是不敢靠近,只是隔着距离拍了一些照片和视频。

有意思的是,大白和大黄之间居然能和平相处,两个家伙在一起时间也不短了,大黄从一开始害怕恐惧大白,到现在可以和大白玩到一块儿去,俨然成了难兄难弟。

吃饭的时候很热闹,除了栏目组的人,还有杨天父母和家人,大家围成一桌,有酒有肉,有说有笑。

何嵩听说过发生在杨母身上的怪事情,从小到大没上过一天学,但去了一趟京都后回来,居然认识所有文字。

“杨兄弟,我老早就听说令堂一夜认识所有文字,不知道这件事是传闻还是确有此事?”

二姐回答说:“当然是真的了,就是那么神奇,我们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杨母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睡一觉起来就感觉所有文字都认识了,不管回想几次都觉得离奇。”

孟福军见怪不怪的道:“老何啊,在上杨村里,无论发生什么有违常理的事情都很正常,你只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就知道了,我都已经免疫了!”

“哈哈哈,是吗,老孟,再过几年等我退休过后,我来上杨村投奔你,咱们到时候搭伙过日子!”

孟福军急忙拒绝:“千万别,我孤家寡人一个,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你可是有老伴的人,咱们搭伙过日子我怕你老伴不同意。”

“哈哈哈哈!”

饭后,袁奇山给节目组的人安排到一个院子午休,柳月霞和毕娟两人都是新人,于是主动申请一间屋。

柳月霞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软件回放上午的视频,毕娟吃得很撑,直接呈大字躺床上:“霞霞,你不午休吗?”

“我睡不着,你睡吧,不用管我!”

毕娟脱掉鞋子,躺平身子,舒服得发出一声呻吟,躺在床上可以看到院子里被风吹得左右摇摆柳树,十分惬意。

“还是躺着舒服啊,工作哪有忙完的时候,赶紧过来躺着,好不容易来一趟上杨村,空闲的时候就该享受享受,到时候走了可就没机会了!”

柳月霞一想,好像是这么个理:“说得也是!”

“嘿嘿!”毕娟往里面挪了挪位置,侧着身子单手撑着脸颊,轻轻拍了拍空着的地方:“快快快,给你腾出地方来了!”

柳月霞走过来往床上一躺,古香古色的房间看起来特别有感觉,但她却心事重重的:“小娟,你说,《走进乡村》这档子节目真会停播吗?”

“没事想这个干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人微言轻只能听上面安排,上面说停播就停播,想再多也没用。”

像cctV电视台这样的地方,甭管你学什么专业,但凡是能够进来的都是有关系背景的。

柳月霞和毕娟同样如此,听到一些小道消息也很正常:“哎,希望咱们这一次的节目能够再一次给栏目带来收视率,能多坚持一天是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