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 > 第147章 发奋的小王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杨芸儿终究是没能如愿去杨府兴师问罪。

反而是继续遭罪,脑袋再次被王太医扎成了刺猬,只能老老实实躺在房内排毒。

婉儿亲自带着丫鬟们看着,真是一点发挥地余地都不给杨芸儿留。

“这次不允许你再淘气,你千万别说留恋梦境的话,都是幻觉,这次若不好好养着,留了病根怎么办?”

难得婉儿姐姐板起脸来认真训人。

“娘娘,您好生养着吧,将来我们都指着您出主意呢!变笨了怎么办!”说话的是碧螺,和草长莺飞四个处了两日,也学会了和娘娘开玩笑,竟意外被发觉了毒舌潜质。

杨芸儿顶着刺猬脑袋,看着老太医颤颤巍巍一会入针,一会起针,心里直发抖,哪有功夫跟人斗嘴。

脑子里出现了小时候自己怕打针,在医院院子里乱窜,被妈妈捉住的场景。

可如今妈妈在哪?

杨芸儿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

见她哭泣,婉儿带着一屋子丫鬟,就紧张起来,

“妹妹,你好生忍着,姐姐在这里陪你。”

“王太医,娘娘这是怎么了,这几天特别容易流泪。”

“王太医,娘娘这情绪不稳,是不是因为余毒未尽啊!”

王太医只觉得满耳朵嗡嗡作响,都说这个侧妃特别能干,尤其口才了得。果然连院子里的丫鬟一个个也聒噪的很。

他不知道杨芸儿平时并不要求丫鬟禁言禁声。这院子自然比别处热闹。

王太医看正妃娘娘并没有管教那些丫鬟的意思,也只好忍着,努力屏气凝神,好在手下功夫过硬,还不至于扎歪了。

杨芸儿此刻则闭眼装死算了。

她其实很想再重温一下那方子的致幻效果。

穿越至今,她本已接受现实,可那场似幻似真的穿越梦,乱了她的心神,故而醒来后情绪尤其不稳。

本来到了古代,女子流泪天经地义,杨芸儿也不强忍,想流就流,这下好了,阀门一旦打开,水就源源不断。

这究竟是药效作用,还是穿越玄学?杨芸儿想不明白。

杨芸儿在内宅纠结养病,李泓暄则雄赳赳,气昂昂在外书房复工。

六小王爷的禁足在二妃击鼓的第二日便已解。

赶巧的是崔婉儿娘家特制的轮椅也送到了。

为了逼小芸同意在家休息,李泓暄爽快地答应了小芸的交换条件,由自己坐着轮椅出门干活,把这场硬仗打下去,绝不浪费一天一个时辰一息一瞬。

身为男主人的李泓暄热血沸腾,决不能辜负二妃为自己敲鼓的恩情。

杨芸儿被押去扎针前,给李泓暄布置功课,要求六小王爷尽快去找太傅探讨科举革新方案。

李泓暄当即去找罗先生解题。

罗先生这几日因不方便入内宅探视,一直心神不宁。得了李泓暄的吩咐,同样抖擞起精神来。

罗先生的亢奋不仅仅是为完成侧妃娘娘的吩咐,替王爷分忧,而是,自己真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奇女子。

眼光实在毒辣,只去了一次朝会,一下子看出了朝堂积弊,并且提出了潜在的解决办法。

侧妃的原话是:“如今站在朝堂上的,要么就是油腻的中年大叔,要么就是干瘪的坏老头儿,要改变局面,必须给朝堂换血,换新鲜血液。只有人变了,风气才能变!”

侧妃用的几个词以往没听过,但细细一想,实在是贴切的紧。

李泓暄传这句话时,忍不住和罗子昂两人相视而笑。

“小芸的形容就是妙啊,本王早看不惯那些大叔和坏老头儿了!”李泓暄一拍大腿,痛快地说道。

科举是前朝创新之举,有许多未尽之章程。到了本朝,虽修修补补,每年为朝堂选拔一波人才,但依旧缺乏足够公平的机制,导致人才选拔始终没有突破世家的壁垒。

考生考前需要“行卷”以博得名声,而世家权贵恰好利用“行卷”为自己招揽人才。

随着“行卷”之风愈盛,世家在大瑞帝国纳才大门敞开之前,要么掐断了人才晋升之路,要么直接将新人瓜分完毕。

寒门才子想要出头太难了。

据说陈御史当年也不缺风骨,只是连连挫败之后,迫于行卷之风,最终拜入刘老大人门下。

虽入富贵门,早非当年人!明为言官,实则世家打手。

不知陈大人们每每午夜梦回,枕于绫罗锦被之间,可还记得当年之志!是唏嘘,还是庆幸!

罗子昂身上本背着家族之痛,对世家把持朝政,有着切肤之恨,可总于混沌间找不到破解之法。

杨芸儿却一句点破天机,想要破解行卷之风,可以先采取匿名方式,让人无法辨认,考官只能盲判。

糊名!如此简单!

罗子昂茅塞顿开,拉着李泓暄两天挑灯夜战,洋洋洒洒拟了一份方案。

第二天,李泓暄顶着黑眼圈,看着奋斗一晚的成果,颇为自得。

“本王这就入宫去。”

“王爷,您可是答应了娘娘,要先去给太傅看一下的。”文砚已是杨芸儿的忠实粉丝,非常及时地提醒李泓暄按指示行事。

罗先生闻言,心中愈发滚烫,侧妃娘娘实在是高,去金殿走了一趟,便能精准定位出李泓暄可以借力的最大盟友。这是何等才气和心胸。

罗先生眼中放光,他压住心中起伏,只道能为娘娘做事,自己何其有幸。

抬眸看了看李泓暄干劲十足的样子,罗子昂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几分。

太傅一向对李泓暄爱护有加,可同时又恨铁不成钢。

这次知晓李泓暄猎苑受伤又被御史围攻,老太傅直接气病了。

直到听闻王府为羽墨出殡,闹出许多动静,流出不少传言,老太傅再也按耐不住,硬撑着上了朝,打算和御史们辩一辩,却刚好遇到了二妃敲登闻鼓。

不过对于太傅的一片“慈爱”,李泓暄原先则是同老鼠见了猫一样,能躲则躲。

可这回不行,他告诫自己必须立起来。

婉儿和小芸为了自己,登闻鼓都敲了,自己即便被太傅打板子,又如何?

是男人总要有担当。

谁知这次太傅看着李泓暄呈上的内容,激动到老泪纵横,连嘴唇都哆嗦了,直往李泓暄身上扑去。

李泓暄吓了一跳,以为太傅的板子就要来了,谁知太傅颤抖着拉着他的手说道:“苍天有眼啊,原来这孩子是大器晚成。”

说完,竟大哭起来。

李泓暄不明所以。

到了晚间,老太傅依依不舍送走了李泓暄。

立即沐浴焚香,郑重其事来到一间静室。扑通一声跪倒的蒲团上,抱着一块无字牌开始嚎啕。

“老弟呀!你的外孙有出息了,当年我迫于权势,护不住大朗,眼睁睁看着他血染金殿。这么多年了,你不会怨我吧?我留着这条命,日日懊悔,我发誓要替你看好你的外孙,你看,你的外孙如今有出息了。老弟呀……”

窗外,一轮明月,洒下淡淡银辉。

默默守护着世间的梦。

无声,却不乏力量。

【为爱发电之学习笔记分享】

【重要考试必然要把名字封掉,为了公平。

我一开始想当然的以为科举也是如此,但在查阅资料时才知道,始于隋代的科举,一直到了宋代才全面铺开糊名制。糊名据说武则天时期提出,但并未形成定制。

到了宋代,糊名还曾被人质疑。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还是不录取?

额,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好角度。

但最终历史的潮流还是挡不住考试糊名的趋势。

宋太宗殿试实行糊名考校。宋真宗时期推广至省试。宋仁宗又推行于各地方的举人考试。

从此糊名制全面铺开,并形成了定制。此外,为了进一步防止考生笔迹被认出来,科举还采取将考生原卷(称为“墨卷”)统一用朱笔另行誊录,以誊录本(称为“朱卷”)送考官评阅的方式。

考试这件事,真是越来越严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