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 > 第298章 关于玉轩上私塾一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8章 关于玉轩上私塾一事

以前罗家时不时听到傻子儿媳的惨叫,尤其是夜里,刚进来时叫声凄惨,几年后有所收敛,但更让人心疼了。

傻子儿媳跑后,这凄惨叫声变成万老三。

邻里都在猜测打万老三的究竟是谁。

“肯定是傻儿子,以前他媳妇儿抗揍,媳妇儿跑了,不得爹来扛?”

“为啥不是罗媒婆抗?”

“你傻啊,一个行动自如,一个瘫在床榻,你选哪个揍?”

“你才傻了吧唧的,那傻子本来就傻。”

“说不准是罗媒婆打万老三呢?”

“罗媒婆没事儿打万老三干啥?”

“你想想啊,万老三爹娘还在时,万老三就游手好闲的,他爹娘不在了又是罗媒婆赚……年轻那会儿,罗媒婆哪来的钱?万老三肯定知道她做暗娼生意,也拿这事儿威胁罗媒婆。

不然罗媒婆能忍他这么多年?

现在一招拆穿,万老三没得威胁了,罗媒婆能忍?”

“嘿,你别说,分析得还挺有道理。”

事实上,也的确是罗媒婆拿万老三出气。

万老三不吃皮粮,觉得喇嗓子,罗媒婆一开始一副爱吃不吃,到后面掰开万老三的嘴粗鲁灌。

万老三折了一条腿,其实还是可以单跳到茅房的,但人老了,做不到单腿蹲下。只得让罗媒婆搀着,最后在房间放了尿桶。

尿桶放久了,屋内一股子屎尿味儿,罗媒婆实在受不了,跑去跟儿子一个屋子睡。

每次伺候万老三吃喝拉撒时,罗媒婆都要掐打他。

万老三常年喝花酒,早就将身子喝垮了,哪里有罗媒婆力气大?就算他敢还手,第二天罗媒婆就会饿他肚子,饿得个几日,他就乖了。

以前是他有她把柄在手上,能作威作福,能活得潇洒,现在有啥?

风水轮流转啊。

……

至于那些人是怎么知道罗媒婆干得那些龌龊事?当然是郭盛安连夜写出来,跃上高空刹那,十箭齐发,绑着纸张的箭头飞入关键人家的院落的后果。

他也不是随便写的,而是用左手草书。

无人追查得到,也顺带解决了一个隐患。

罗媒婆再敢找上门来……呵。

估摸着对方也不敢了。

罗媒婆的确不敢,现在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呢。

若是让她知道这一切归咎于向郭盛安介绍知己开始……她说什么都不会干啊!

郭盛安在给玉轩看县上私塾的同时,相如县又迎来一件事儿。

说起来,还与他有那么丁点干系。

那位天成教受害者,在郭盛安治疗期间也是唯一一个破功的,在做满好事,掏空家底后,带着不对劲也未满周岁的婴儿一同去了。

去之前,男子还给妻子去了一封信,皆是道歉悔恨的字眼。只可惜这位妻子早已另嫁,冒着高龄的危险产下一名婴儿。

哦,这位妻子还是柔儿给接生的。

郭盛安掐指一算,这男子没到罪无可恕,虽说没攒满一年善行,但足够下辈子与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有个善终了。

……

搬来县里,他对私塾一事不熟,只得拎着两小坛酒去了趟蒋牢头家里。

以前都是在郑奕府邸小聚,自从郑奕搬去了蜀郡,做了知府,往来便没那么密切了,更别提在这种小聚。

也只有与蒋牢头一醉解千愁了。

蒋牢头趁着还没醉,跟郭盛安道:“早就帮你打听好了。童夫子虽说只是秀才,但对孩子有耐心,见解独到不说,也从不藏私,他教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通透,在仕途上能走远些。

田夫子是举人出身,但他年轻,还有向上考的念头,开私塾也是为了攒银子,下会试。

秋夫子是三人中学问最高的,当年院试案首,乡试解元都是他,只可惜会试一招失手,便多年不得劲,没了造诣。如今年纪大了,倒是用心教学子,可听有人说他见解偏执,不适合传授知识……

具体怎么样,你还可以打听打听。”

郭盛安首先便将田夫子划掉了。

秋夫子和童夫子的情况还得多方面打听打听。

“哦对了。”蒋牢头似乎想到什么,道:“赵大人的公子也要上私塾,你不妨问问他选择哪个夫子?”

这的确具备参考性。

纵然赵县令色欲熏心,但对孩子衣食住行上没少过,顶多没多少关爱罢了。

郭盛安不请自来,赵大人还有些意外。

一听他是为了孩子上私塾之事,赵大人又高看了他一眼。

这年头,为了孩子不畏惧官权且不请自来的平头百姓,很少了。

即便这平头百姓从一开始面对他就没怯场过。

“秋夫子。”赵大人道。

郭盛安虚心求赐教:“可是童夫子有何不妥吗?”

赵大人摇头,“即便在外童夫子名声再好,但秀才和举人还是差了一截的,别看这一截短,拓展和见识可不一样。秋夫子个人的确偏激,那也是在学术上,其他时候并未与人有龃龉。

将玄一交于他,我也好放心。”

郭盛安放下药酒坛,道:“多谢赵大人。”

来请教的,哪有空手来的?不过这小坛药酒本钱也投不了多少银子。

郭盛安又四处打探了下,最终定了秋夫子的私塾。

与玉轩上私塾的还有:曼儿。

镇上孩童应上的私塾多是童生和秀才出身,在相如县要内卷些,秀才公和举人老爷也会办私塾,到了蜀郡更为夸张,贡士甚至归园田居的曾经几品官员也会办孩童上的私塾。

这是为何?

这些人科举不得志,便想在孩童里挖掘出几个天才来,好打响自己名声,自己没有往上考的希望,便想孕育出举世闻名的读书人,沾染沾染些读书气,那也是值得神气和炫耀的。

玉轩和曼儿的书袋是雪儿亲手缝制。

雪儿现在已经走进颜色配比的舒适区,绣的花儿不说栩栩如生,逼真也是称得上的。

她的课程中,这三年已经将基本针法完全掌握牢靠,特殊针法也学了个遍,在巩固中,八岁的年龄比县上许多绣娘绣工好,自己也攒下不少银子。

这两个书袋就是她自掏腰包,送给玉轩和曼儿的礼物。

现在住在相如县,若是爹爹忙,她也可以在秋兰婶子或是娘的陪同下,前往县里的绣坊交付自己绣的绣帕,懂事得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