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213章 土木堡之后的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盼盼的解读,让各时空的掌权者们都陷入了沉思。

一旦开始认真复盘他们就会发现,想推动这种级别的阴谋,需要付出的资源和调动的人事都是海量的。

就算是以某几个人为核心群体,其余的人只是在边缘执行,也不可能去推动。因为计划太繁琐,涉及范围太广,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纰漏。

掌权者们太清楚政治阴谋是怎么回事了,这种东西从来都只能针对某个小范围内的少数个体。

基本方法也是丢出一个诱饵,然后走一步看一步,看着这个诱饵引起了多大范围的反应,再进行相关的调整。

而当阴谋开启之后,一切的后续反应都将是不可控的,涉及范围越大的阴谋,越不可控。

在土木堡之变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上,各时空的掌权们大多都得出了一个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的结论。

那就是,这群每天把自己六七成的心思都用在互相算计的人精,在得知了那位脑残皇帝的脑残操作后,纷纷开始思考怎么从这种脑残结果里捞到属于自己的好处。

但很可惜,真金不怕火炼的定律再次发挥了作用,越是危难时刻,越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这对于常年浑水摸鱼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活动了一下脖子,开始总结道:“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还有夺门之变这三件大事的连续发生,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衰弱。其中夺门之变的影响尤为深远和恶劣。”

“首先就是之前提到的朝局失衡。武勋的断层和大量顶层文官的死亡,让新的皇权难以找到高效,且广泛的权力触手。”萧盼盼耸了耸肩,“这一困境在大明之后的时代也一直持续着。”

“其次,这场大败本质上象征着大明在亚洲地区霸权的松动,特别是在草原方向的霸权松动。后来的草原部族哪怕内乱了,也会高唱一曲,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大明的边境,不抢白不抢。”

朱棣额头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而这其实也是一次军民士气的大滑落,和民族信心的颠倒,大明统治阶层开始对草原部族感到恐惧。想要彻底的修复,大明需要全面的出现一个属于自己的汉武帝。”

刘彻现在很得意,而且他已经决定自己不止是要当一个武功赫赫的汉武帝了,他要当开创时代的人。

“因为京营精锐的重大损失,导致大明朝廷不得不从南方调兵入京,这侧面造成了大明朝廷对南方军事威慑力的减弱。而大量南方籍官员入主中枢的现实结果,也加剧了朝廷对南方管理的松动。”

萧盼盼摊手,对朱棣说道:“之前对您提过的,关于迁都北京后可能出现的政治隐患,就是在土木堡之后全面爆发的。但这不是您能控制的,谁叫您能有一个把自己基本盘都浪完的后代呢?大明皇帝对南方管理上的加速妥协,是土木堡之变后加剧的附带影响。”

朱棣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南方军事力量的空虚,导致朝廷应对后来倭乱的能力急剧下降。在军事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土木堡之变剩余的武勋在经过夺门之变后,被皇帝彻底抛弃出了政治核心圈。”

萧盼盼不屑的一笑,“这种劣质的从龙之功皇帝可不喜欢。因为皇帝会无时无刻的在想,你们今天敢帮我夺门,明天就敢帮我皇叔或者儿子踹门!”

赵匡胤忍不住点头,这个道理他最懂。

“特别是石亨这个新晋武勋的事迹更是让后来的皇帝们害怕,因为他不仅发动了夺门之变,还参与了后来的曹石之变。”

“后期在京营的重建拉扯过程中,皇帝的焦点也都集中在了高层将领的任免,和对太监的重用上。与此同时,皇权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无力去考虑整个卫所制度糜烂的重要问题。”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京营的战斗力一直无法真正的重建,最后大明的军事力量只能被边军和地方军队垄断。”

“这对皇权来说是致命的,不安的皇权又加剧了地方将领,边军将领和文官达成类似座主与门下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你们这些皇帝默认的,还是那句话,你们天然更喜欢的反而还是这种文臣压制武将的合作模式。”

被戳到小心思的皇帝们,纷纷感到了一抹尴尬。

“最后,也是影响最深重的一点,朱祁镇复辟后对北京保卫战功臣的清算,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对大明朝政权体系的重开。”

这个说法让朱元璋和朱棣都感到震惊。

萧盼盼思考了片刻后,认真的说道:“大明皇权实质上被分配到了三个部门里,一是放到五军都督府的军权,二是交给了六部文官的行政权,三是洪武皇帝您一厢情愿认为,会天然支持皇权的都察院。”

朱元璋的眉头上出现了三条黑线。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报废了朝廷一半以上的高级文武。等他夺门复辟后,又报废了几乎所有北京保卫战的高级文武。三大权力部门在短时间内被一次性清空。这实质上也是洪武朝到仁宣朝以来,所有政治遗产的清空。”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都不禁感到了心里一颤。

“为此朱祁镇不得不手搓一个新的畸形权力中枢出来。而这个权力中枢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争权夺利和不断内耗。”

萧盼盼摇头。

“这还只是政治格局层面上的影响,夺门之变后的政局对所有大明文武带来的心里压力是不容小觑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大明皇权和文武官员的互不信任程度越发的加大,这直接导致后续皇帝的执政成本不断攀高。”

“这个过程中,对你们这些皇帝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皇权神圣性和权威性的全方位扫地。”

“整个社会原本赖以运作的治理逻辑体系被动摇,皇帝本人不能再依赖传统上的权威来驾驭政府,必须靠最直接的政治斗争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一千二的方式来和官权进行正面对抗。”

谁tm玩出了自损一千二的操作了!朱元璋和朱棣忍不住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