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这个夫人不好惹 > 第235章 世家大族之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天启本就是个善于纳谏之人,当他听完林雨柔所言后觉得甚有道理,于是决定于隔日早朝上向众臣宣布此方案,并交由众人一同商议定夺。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在他们看来,大梁高祖之所以分封藩王,其目的显而易见,即让这些藩王充当王室的护卫者和支持者。

一旦京城遭遇危机或紧急状况,各藩王便可迅速调兵遣将前往救援,以确保京城安全无虞。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高祖皇帝的深谋远虑,同时也是高祖建立藩王制度的根本出发点。

然而,随着推恩令的颁布实施,地方宗室势力顷刻间土崩瓦解。

如此一来,如果发生变乱,皇室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来自各方诸侯的援助。

除此之外,高祖皇帝分封藩王还有另一层深意——用以制衡世家大族。

自大秦建国伊始,世家大族逐渐崭露头角并日益强大起来。

齐高祖之所以能推翻秦朝统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也是最为顶尖的世家大族之一,并得到了世家大族们的鼎力相助。

同样地,十世代齐的萧家也是世家大族中的翘楚,因此大梁高祖非常清楚这些世家大族一旦发展壮大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危害。

说白了,既然萧家可以通过夺权篡位取得成功,那其他世家大族很难保证不会有样学样。

所以,为了抑制世家大族的势力扩张,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王室的安全,高祖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大量萧姓族人分封到大梁各地,并赋予他们极大的权力。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样做还能让藩王的势力得到增强,从而与世家大族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局面。

梁高祖的这一举措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世家大族崛起的作用。由于藩王们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他们得以大力提携那些出身寒门的子弟,以此来抗衡世家的影响力。

推恩令一出,世家大族如何钳制?任由他们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其中以礼部尚书蔡持正为代表的一众萧天启阵营臣子对这个提议表示极力赞同,他们认为两权相害取其轻,宗室问题越发威胁大梁统治,额待解决,还是先实行推恩令解决宗室问题再说。

然而另一边,那些顾虑较多,以及与各藩王关系错综复杂、牵涉极深之臣,则对此提议严加驳斥,表示强烈反对。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不过好在萧天启虽是藩王登基但毕竟身为一方霸主且根基深厚实力超群——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因此完全不必忌惮某些心怀叵测之臣明暗交替发出的各种威胁挑衅。

不仅如此,此次朝会反倒让他借机揪出一大批心怀二志的乱臣贼子,而这些人注定会成为接下来他要清理出局的对象之一。

最后,在萧天启的强势推动之下,推恩令终于顺利实施开来。

虽然大梁境内诸多藩王对此颇为不满,但恰如林雨柔先前预料一般,这种类似“劫富济贫”式的重新利益分配方法受到绝大部分既得利益群体热烈欢迎和追捧。

正因如此,这项政令才能够得到彻彻底底全面贯彻落实到位。

绍兴三年,推恩令已推行两年,各地藩王一封五六,随着封地的减少,他们再也无力供养数量庞大的护卫军,纷纷或主动或被动地缩减护卫军规模。

不过天下间自然存在着贫富差距,为了公平公正,藩王们联名上书要求更改《藩王拥兵规定》,请求梁帝萧天启一视同仁,以封地大小而不是财富多寡来规定藩王护卫军规模,萧天启认为这种要求合情合理,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这可气坏了那些封地富庶的藩王,不过数量极少的他们很快被淹没在一片恭维声中。

就这样,自高祖皇帝代齐立梁以来,实行四百多年的藩王拱卫制彻底成为历史。

解决了宗室问题以后,林雨柔便要着手解决世家大族这颗毒瘤。

大秦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各自称王称霸,相互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厮杀与争夺。

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漂泊流浪。而那些不幸死于战火或饥荒中的人们,则多得难以计数。

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拥有深厚家族底蕴、扎根于地方的世家大族却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命力。

他们不仅有能力让自家子弟接受良好的教育,源源不断地向统治阶层输送优秀人才;同时还可以以一种政治势力的姿态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地方的稳定,确保当地的基本秩序不会遭到彻底破坏。

这些世家大族凭借自身在地方上的强大影响力,既能向朝廷进言献策,又能安抚平民百姓,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当世家大族成功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统治体系后,他们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开始逐步浮出水面……

齐国中后期,世家大族逐渐陷入了快速的腐化堕落之中。

他们对社会事务漠不关心,过着极度奢靡腐败的生活,已然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世家大族依然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并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他们相互勾结,紧密串联,死死守住官爵的宝座,让那些真正有才干、敢于拼搏的寒门之士无处施展才华,最终只能抱憾终身,虚度光阴。

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政治层面,经济领域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自大梁建国以来,天下局势渐趋平稳,经济呈现出报复性的大规模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商品生产也得到进一步扩张。

但世家大族却以分散的庄园式经济模式为重,将土地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家大族正是导致大梁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大梁历代的君王便已洞察到世家大族带来的种种弊端,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遏制其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

例如,武帝、和帝等人皆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着“寒人掌机要”这一方针策略。

所谓“寒人”,乃是那些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平民子弟中的佼佼者。而在此之后,更有科举制度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官员及各类人才,可以有效地打破世家大族对于官场和人才资源的垄断局面。

不仅如此,朝廷亦同步施行了“土断”政策,意即剥夺那些世家大族掌控下的部分劳动力人口,从而在经济层面削弱他们的实力底蕴。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手段仍然远远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

而林雨柔所能想到的就是让他们完成阶级进化,由封建大地主转化为资本阶级。

对此,林雨柔自然是心中有数,她一直为之努力,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