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253章 夜半惊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大明年间,苏州城边,藏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巷内竟赫然对峙着两座尼姑庵,名曰“风池庵”与“如意庵”。这俩庵就像两位清修的老姐妹,各自守着一方净土,里面住着两位迥异的修行者。

风池庵里,住着一位约摸四十出头的师太,法号慧明,人如其名,智慧中带着几分明亮。而隔街相望的如意庵,则是被一位芳龄二十五,名叫如松的小师妹占据,清秀脱俗,好似林间一股清新的松风。

别看这二位都是佛门中人,却像是两条平行线,日常无交集,偶尔街头偶遇,也就礼貌性地互道一句“阿弥陀佛”,仿佛这是她们之间特有的暗号。

这条巷子,偏僻得连猫儿都不常光顾,香客更是寥寥。尤其是自打前年风池庵遭遇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贼祸之后——当然,那贼可能是史上最失望的大盗,因庵里实在太朴素,连个像样的宝贝都没有。这一闹,可把慧明师太吓得不轻,从此在庵门口摆了台织布机,还雇了个同样单身多年的壮汉李海,兼职保安兼织布师傅。

李海这人,四十好几,一身力气无处使,慧明给的薪水虽薄,他倒也想得开,自学成才,成了织布高手。平日里,他一边织布一边兼职“庵卫”,时不时还能拿布去集市上换几个铜板,小日子过得也算悠哉。

至于慧明和李海,他们之间的交流,比庵里的佛经还简短,见面顶多是行个合十礼,话不多说。慧明自己呢,大多数时间都躲在庵内的静室里,除非有虔诚的香客上门,否则轻易不出山门。

而如意庵的如松小师妹,那可是个独行侠,年纪轻轻,念经功夫了得,镇上的百姓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总爱请她去做法事,一来二去,名声在外,成了小镇上的“网红法师”。

如此看来,这两座庵,两个尼姑,一个寡言的保安,还有一场未遂的盗窃案,似乎预示着这个宁静的小巷子里,正悄悄酝酿着一场不为人知的悬疑故事……

话说这如松小师太,平素里虽是孤高清冷,却与一个名叫陈杰的菜贩子有着不解之缘。如松勤劳得很,愣是在庵里的一片空地里种出了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园子。但身为出家人,怎好意思亲自上街吆喝?于是乎,这些新鲜蔬菜就被她以白菜价“甩卖”给了陈杰,由他挑到集市上赚点差价。两人虽然有这层买卖关系,却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见面点头一笑,客套得很。

一日清晨,平静被打破,有人在庵外的河里捞出了一位身着华丽锦袍的中年男子,五十余岁模样,背部一道狰狞的伤口,惨白得像被水泡过的豆腐。这消息一传开,惊动了四邻八乡,自然也包括了咱们的刘知县大人。

刘知县带着一干人马,仵作在前,小厮跟后,浩浩荡荡地来勘查现场。仵作一番捣鼓,得出结论:死者已沉睡水底十个时辰,即昨日午时便已命丧黄泉。这一来,风池庵的慧明和她的“兼职保安”李海也被这热闹吸引,远远地观望着,保持着僧人的那份淡然与距离感。

眼见如意庵大门紧闭,刘知县心中起疑,忙向慧明打听如松的下落。慧明双手一摊,表示已经好些时候没见着如松了。这下,刘知县的疑心病犯了,怀疑如松杀人后畏罪潜逃,立刻吩咐手下去寻人。没想到,如松这时正好从镇上做法事回来,一脸懵懂撞上了这出戏。

面对刘知县的质询,如松出于保护雇主隐私的考虑,回答得模棱两可,这反而让刘知县更加狐疑,直觉告诉她这里头有猫腻。于是,他追问如松是否有证据证明自己的行踪,如松灵机一动,想到了早上的陈杰。

哪知,陈杰被叫来一问,却矢口否认见过如松出门,反而声称亲眼见到那锦衣男子进了如意庵,再也没出来。这话一出,如松差点没气晕过去,结巴着指责陈杰信口雌黄,污蔑清白。

而陈杰呢,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说那男子背着包袱进了庵,之后就再没瞧见人影。这下,事情可就热闹了,到底是真凶另有其人,还是这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咱们的如松小师太,又该如何洗清这突如其来的嫌疑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刘知县一挥手,如松就被“请”进了大牢,成了临时“住客”。可任凭刘知县如何软磨硬泡,如松愣是摇头晃脑,坚称自己比窦娥还冤。刘知县挠破了头皮,心想:这小妮子演技派吧?怎么看都不像那磨刀霍霍的狠角色。

于是乎,刘知县使出了江湖失传已久的“守株待兔”大法,吩咐手下暗中蹲守风池庵,专等那风吹草动。

第一天,庵里静悄悄,和尚念经,鸟儿睡觉。第二天,庵外雨绵绵,世界和平,一片安然。如此这般,一连数日,风池庵平静得像是时间都忘了转动,慧明和李海也是一如既往,一个里屋打坐,一个外屋扫地,比庙里的菩萨还规律。

正当手下们嘀咕着刘知县是不是看多了侦探小说,想象力过于丰富之时,第六天傍晚,月黑风高,陈杰闪亮登场,怀里揣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贼兮兮地溜进了庵门。

陈杰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把慧明、李海两位“好基友”召唤出来,挤眉弄眼道:“那丫头片子还在里头吃牢饭呢,估摸着是吃怕了,招了。咱哥几个今儿个来点卤肉小酒,吃饱喝足,再来个‘三剑客’同床共枕,乐呵乐呵!”

慧明、李海一听,眉开眼笑,连连称妙,三人随即在月光下、石凳旁,点起蜡烛,开始了他们的“夜宴”。

刘知县的手下一看,这还得了?飞奔回去通风报信。刘知县一听,精神抖擞,带着一队兵马,风驰电掣般杀到现场,把正吃得满脸油光的三人来了个瓮中捉鳖。

说来也怪,刘知县那惊堂木一拍,陈杰立马腿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竹筒倒豆子般,把那些个见不得光的事儿全抖搂了出来。这剧情反转,比说书的还来得快!

原来,这风池庵的慧明,竟是个“修行在外,心在红尘”的假和尚,与那李海上演了一出“白天不懂夜的黑”的秘密恋曲,为遮掩这段孽缘,特意安排李海做了庵里的“兼职门神”。

李海与慧明,白天装作路人甲乙,一到夜晚就成了鸳鸯蝴蝶。后来,陈杰这卖菜的小哥一加入,慧明那颗不安分的心又蠢蠢欲动,成功将他也拉入了这复杂的三角恋情中。不过,陈杰这家伙,心里的小九九全绕着如松转,奈何佳人一心向佛,丝毫不给他留缝儿,这让陈杰憋了一肚子火。

话说有一天,一个外地来的土豪香客误打误撞进了风池庵,慧明眼尖,一眼就瞅准了这行走的钱袋子,几番秋波暗送,土豪大叔哪里招架得住,很快就沦陷了。慧明虽不贪恋土豪的皮囊,但对他的钱包那是真爱,于是乎,趁土豪呼呼大睡之际,与李海、陈杰联手演了一出“夜半惊魂”。

陈杰心里那股子怨气,全撒在了无辜的如松身上,计上心头,要让如松背这黑锅。计划顺利,如松被抓,三人挖出藏在庵墙下的“爱情基金”,准备逍遥法外,哪知乐极生悲,一顿酒肉成了他们的“断头饭”,直接把刘知县引到了门前。

慧明、李海、陈杰三人,最终为自己的贪婪和狠毒付出了代价,而如松在真相大白后,却选择远离尘嚣,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事儿,倒是应了那句老话:“出家人也难逃红尘是非,如松清心寡欲,却难防人心险恶。”慧明他们,终究是自食其果,特别是陈杰,得不到就要毁灭,这扭曲的心态,真是让人脊背发凉。

还好刘知县是个明察秋毫的主儿,不然,这世间又要多一桩尼姑喊冤的奇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