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宿主动情太深,攻略对象要疯 > 第186章 知青与庄稼汉,谁会插秧(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章 知青与庄稼汉,谁会插秧(1)

【欲】

*

烈日当头,农忙时节。

稻田间随处可见庄稼汉的身影。

他们穿着白色的背心,露出结实有力的臂膀,长裤卷至大腿处,光脚踩在田里插秧。

兴致高了,庄稼汉们还会一起哼上两句小曲,以盼收成时节村子的人能填饱肚子。

修柯站在稻田里,边插秧边看向田间小道。

今天村子里会来一批知青。

所谓知青,就是受过先进教育的城市青年下放到农村,体验农民生活,并运用他们的知识,潜移默化改善农村的农民素质及生产水平。

按照原剧情,温楚砚不会下乡劳作,而是去部队入伍。

当兵是光荣的事,也是家里对温楚砚给予的期望。

温楚砚会在部队里参与各种任务,一路晋升为空军区司令。

剧情崩塌的开始是温楚砚从入伍变成知青下乡。

这个世界修柯要做的,就是让温楚砚重新选择回到部队中,完成他对国家的贡献。

【宿主,温楚砚来了。】

修柯再次看向小道。

一群知青,五女三男,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走在中间的温楚砚,穿着老式条纹衬衫,黑色的棉布裤,还有一双黑色的棉鞋。

干净利落的短发,脸上带着黑框眼镜,整个人看上去俨然一副70年代知识分子的模样。

年轻、严谨、温和、禁欲。

给知青们带路的,是村长,“现在正好农忙,村子里的男同志都在田里插秧,女同志在后面的棉地里采摘棉花,等入冬之后,家家户户就能分到保暖的棉衣,男同志们就到这里,先学他们插秧,女同志们跟我去棉花地。”

温楚砚与其他两位男知青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那一大片稻田。

神情犯难,不知如何下手。

在农村,可能什么都落后,唯有热情,最不落后。

特别对城里人。

庄稼汉胡好养离三个知青最近,他对他们腼腆地笑了笑,“城里人,以前没插过秧吧。”

回答胡好养的,是其中一个叫陈俊杰的知青,“同志好,之前没插过秧,您能教教我们吗?”

“我叫胡好养,叫我老胡就行,鞋子脱掉下来吧,我教你们。”

陈俊杰跟另一个知青脱鞋,卷起裤腿下田,温楚砚还站在稻田旁。

修柯的视线不期然与温楚砚对上,嘴角勾起极淡的笑容。

朝温楚砚走过去,修柯站在稻田里抬头看他,眼眸里卷着温柔,“同志,需要我教你吗?”

温楚砚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头。

一旁看着的胡好养扬起笑容调侃,“那位知青同志,小修可是我们村里最能干活的汉子,就是性格腼腆,他都主动问你,你也别害羞,脱鞋下来吧。”

其他离得近的庄稼汉也跟着附和。

温楚砚倒不是害羞,只是他觉得面前这个人,看他的眼神过于灼人了些。

说是庄稼汉,脸却十分白皙,棱角分明的脸庞带着冷峻,那双深邃的眼,好似要将人吸附进去,沉溺其中。

一点都不像在村子里长大的庄稼汉。

温楚砚脱掉鞋,卷起裤腿,露出常年不见光的白皙脚踝与脚背,踩进稻田的水里。

温和的笑容得体又疏离,“修同志,麻烦你。”

“我叫修柯,叫我名字就好。”

温楚砚点头,“修柯同志好,我叫温楚砚。”

修柯没再纠正‘同志’二字,领着温楚砚到还未插秧的区域,拿着秧苗弯腰,为温楚砚示范。

脚下浑浊的水与黏腻的土壤起初让温楚砚很不适应。

学着修柯插秧的动作插几次后,温楚砚才慢慢上手。

聪明人,学什么都快。

很快温楚砚不再需要修柯指导,已经可以自己独立插秧了。

“你很聪明。”修柯清冽的声音在温楚砚身旁响起。

温楚砚的语调很平静,“谢谢。”

教会温楚砚后,修柯也不缠着他,拿着其他秧苗走到另一边,独自干活。

顶头的太阳逐渐西斜,他们今天的活也快结束了。

走出稻田,庄稼汉们光脚踩在土地上,收拾东西准备去村里的食堂吃饭。

农忙时节村子都吃大锅饭,很少有自己开小灶的。

别人去吃饭,修柯拿着自己的鞋准备回他的小土房。

温楚砚不着痕迹看了眼修柯离去的背影。

陈俊杰伸手搭上温楚砚的肩膀,语气熟稔,“累死我了,长这么大没干过这么多活,楚砚你累吗?”

说起来,这个陈俊杰跟温楚砚还是一个大院长大的,彼此都很熟悉。

温楚砚用手肘顶了顶陈俊杰的手,有些嫌弃,“满身汗,手放开。”

“我走不动了,给我搭一下。”

“陈俊杰。”

温楚砚说出陈俊杰名字的瞬间,陈俊杰就松了手,做投降状,“砚哥,我不搭了。”

陈俊杰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平时温和的温楚砚连名带姓喊别人时,就意味着这个人要挨拳头了。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

温楚砚动了动脖子,直了直酸痛的腰,跟着人流往食堂走。

走在温楚砚身旁的陈俊杰一路上话没停过,最后说到修柯,“楚砚,刚刚教你插秧的那位同志,看着也像下乡的知青,长得还挺好看。”

温楚砚皱眉,“勿在背后论人非。”

“我没说他坏话,只是单纯觉得他长得好看,人看着对你还挺热情,如果大家都是知识分子,能有共同话题,说不定我们还能跟他讨教一下,平时在村子里的生活。”说到这,陈俊杰双手一拍,“对啊,他是不是知青,问问老胡就知道了!”

陈俊杰是个行动派。

话音刚落,转头就开始寻找老胡的身影。

对陈俊杰自来熟的举动,温楚砚已经见怪不怪了。

去问问也好。

与其他知青一道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温楚砚沉默地吃着碗里的米糊疙瘩和烤番薯。

偏远农村大多自给自足,没有城里人吃得丰盛,收获什么就吃什么。

入乡随俗,虽吃在嘴里没什么滋味,却也能下肚。

知青们大多腼腆,大家又刚下乡,互相不够熟悉,所以吃饭时,这桌子不同于其他桌的热闹,显得十分安静。

直到陈俊杰回来,一屁股坐在温楚砚旁边空着的位置上,压低声音与温楚砚耳语,语气里止不住困惑,“楚砚,我问到了,他不是下乡的知青,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这么秀气的庄稼汉,我还是第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