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十四,大雨滂沱……

在日暮时分,随着数道震撼天地的雷霆轰鸣,一团漆黑如墨的阴云笼罩在京城所在的仙域之上,紧接着,绵绵细雨便悄然而至,洒满了整个京畿大地。

直到破晓时刻,那整夜不断的雨水并未停歇,反而愈发猛烈,将几位顶风冒雨步入皇宫的大能修士淋了个通透。

因顾虑几位老牌修真者身体状况,司礼监掌印早早就下令于乾清宫内殿点起数枝仙元烛,并预备了几套洁净的法袍以供替换。

等到这些重臣们重新沐浴更衣完毕,步入乾清宫内殿时,墙角的仙元烛已几乎燃尽最后一丝灵焰。

案牍之后的帝尊随意挥了挥手,示意眼前的几位朝堂巨擘各自落座,并命身边的侍从送上一杯蕴含灵气的热茗。

面前这群身披赤金法袍的高阶修士,除了那些由他亲手提拔的年轻才俊——王在晋、毕自严、徐光启等人尚显年轻以外,首席辅政李国普以及次席辅政刘鸿训都已经步入了老年期,他们的胡须与头发早已染上了霜白。

\"诸位贤卿先品鉴一番吧。\"

待各位大臣们饮下一口温热而富含灵气的茶水后,案牍后的崇祯帝才示意身边的随侍太监将文书递送给诸位臣子。

奏章的内容虽简短,总共不过三份,分别来自辽东巡抚毕自肃、宣大总兵杨肇基以及总督陕西三边的右都御史武之望。

对于前两者,朝堂之上的大能们自然不会陌生,都是由案牍之后的帝尊亲手扶植的心腹重臣,各自镇守辽东和宣大的要塞。

但对于后者,除去内阁首席辅政李国普和次席辅政刘鸿训稍感熟悉之外,其他人则一头雾水。

武之望,万历十七年的天选之子,为人刚直不阿,乃关中地区知名的鸿儒,但相较于他的官职,他另一个身份更是人尽皆知。

幼年体质虚弱,武之望在研读古籍,修炼道法之余,亦潜心钻研医术并有所成就,世人称颂他为“神医”。

到了天启六年的八月,武之望转任督察院右都御史,并兼任兵部侍郎衔,总揽陕西三边的军事事务,成为了真正的“一方诸侯”。

\"首要之事,辽东巡抚毕自肃奏报,女真部落大汗皇太极派遣使者来访,有意与我国大明展开和平谈判,诸位贤卿有何见解?\"

正当前方的大臣们低头翻阅奏折之际,崇祯帝冷峻的声音在温暖的宫殿中缓缓响起,使得角落里的侍从们内心不由得一震。

尽管最近宫里宫外流传着一些流言蜚语,称女真的大汗可能有和谈之意,但当他们亲耳听到帝尊提及此事时,仍然感到一阵惊讶。

\"陛下,建州女真狼子野心,此举不过权宜之计;再看我大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何需与其和谈!\"

毫无犹豫,内阁首席辅政李国普将手中的奏折随意放下,一脸严肃地朝着案牍后的崇祯帝直言道。

\"陛下,首辅所言极是,女真鞑靼在我锦州城外屡遭败绩,想来国内必是一片混乱,那贼酋皇太极此刻恐怕已是焦头烂额,才会出此下策寻求和解。\"

李国普的话语刚落,执掌天地兵马大权的兵部尚书王玄阳即刻起身,直言己见,阐明其立场。

所谓“和解”,提振民间信心、鼓舞修士斗志还可行,然而倘若将其视为正途,则显失策矣。

自从萨尔浒防线沦陷,朝廷在辽东之地屡战屡败,相继丧失辽沈、广宁等重要关隘,虽近段时间连续取得“宁远守卫大胜”与“锦州破敌大捷”,却仍旧未能从根本上化解辽东危机,更别提收复失地。

面对满腔仇恨的女真妖族,试问何以与之商讨和解之法?岂能效仿那丧志辱国的“赵构”,认贼作父乎?

待兵部尚书王玄阳起身表态后,在场暖阁内的其他朝廷修士纷纷起立,逐一表达自己的立场。不出所料,无人赞同与那女真妖族展开所谓“和谈”。

目睹此景,端坐案牍后的朱承天亦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这就是无需党争的好处,满朝文武能够同心同德,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奋进。

若是换做万历年间或是天启时期,恐怕女真和谈的消息刚刚传出,那些朝中之辈便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猫儿一般,为争夺“和谈”的功劳而争斗不止。

“既然如此,那就传令辽东巡抚毕元章严阵以待,切勿轻信女真妖族的任何狡辩。”

片刻之后,案牍后的天子朱承天果断做出了决定,面带坚毅地向内阁首辅李清河下达命令。

“微臣领旨。”

李清河闻声,立即躬身应诺,不敢稍有迟疑。自古以来,军功乃是天子稳固皇位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现任天子亲自主持的西南战役。

现如今满朝之中,无人胆敢与天子在关乎边疆要塞的军国大事上正面冲突。

“说起宁远城的那些将门世家,可是主动投奔至毕元章麾下听候调遣了?”

似乎想起了什么,朱承天眼中瞬间闪过一道凌厉精光,沉吟着望向身边的司礼监笔帖式。

“禀陛下,确实如此。”

司礼监笔帖式深吸一口气,敛神聚意,显然未料到天子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询问此事,以至于愣了几息才回过神来。

此事早在几天之前,辽东巡抚毕元章已经提前奏报给紫禁城内的天子知晓。

“哼,这些将门世家果然擅长随风转向……”

朱承天略带讥讽地点点头,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冷笑,这些将门世家实在是惯于欺善怕恶。

见朝廷势力强盛,轻易镇压了“奢安叛乱”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赶往锦州,归入毕元章麾下效力。

然而在不久前,他们却毫无动静。

“罢了,继续讨论下一件事务吧。”

朱承天并未理睬欲言又止的朝臣们,果断结束了关于辽东议题的讨论,随手拿起案牍上的另一份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