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 > 第177章 古玩一条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说琉璃厂是文房四宝一条街。

那潘家园就是燕京的文物集散地。

它更像一个市场,荟萃着中国的文化底蕴。

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文物爱好者前来这里淘金。

在这里,你经常能看到一些名人明星,知名国际人士,海外的华人富豪。

他们每次来到潘家园,都会开启疯狂的购物模式,一个字就是“买买买…”。

在带动了当地古玩价格上涨的同时。

也繁荣了当地的经济,使得潘家园更加的兴盛起来。

这也使得潘家园的名声开始名扬海外。

以至于后来很多国外政要来中国访问时,指名要去参观潘家园。

潘家园最吸引人,也最神秘的就是传说中的“鬼市”了。

说起“鬼市”的由来,还要追溯到清末民初。

那个时候国内战争频发,国运不昌。

许多达官贵人,前清遗贵家道中落,不得已拿着家里的藏品来到潘家园换钱度日。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

曾经辉煌的世家如今沦落到贩卖祖传珍宝的地步。

自然是不敢光天化日之下买卖,那是很丢脸的事情。

往往是在凌晨的三四点,有一丝月光的凌晨,打着灯笼站在街头。

在昏暗的灯光下,彼此不认识的人走到一起,心领神会的搭手商谈价格。

没有大声的喧哗,都是通过长袖下面的“搭手”,达成交易后便各奔东西。

黑漆漆的街头星火点点,就像传说中的鬼火,“鬼市”也因此得名。

“鬼市”起于凌晨,在天亮后自然结束,也是潘家园流传已久的不成文规矩。

谭震自然是没法赶上“鬼市”了。

他现在住的地方离这里实在太远,只能是以后有机会再来了。

潘家园里面的东西种类很多。

不仅仅有木质家具,还有玉器,铜器,瓷器,数不胜数。

反正谭震是看花了眼,他先把单车寄存好。

再步行到旧货市场里面,想看看这个名声迭起的潘家园到底有什么好货。

在潘家园,每天都在上演着“传奇故事”。

有某人花10元钱买一个瓷器,结果回去以后鉴定为元青花,一夜之间变成了“暴发户”。

也有人花上不到几十元的价格买了一幅名画,回去以后发现是难得的“孤品”。

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发了大财。

有得意的自然也有失意的,在潘家园“打眼”是很正常的事。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

很多后世的鉴定大师就是在潘家园不断的“打眼”中逐渐成长。

慢慢的领略到了古玩藏品的真谛,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师。

古典家具旧货市场在西北角。

谭震在西北角看到了很多放在地上的桌椅板凳,有的上面还布满了灰尘。

这时候的潘家园旧货市场还很简陋。

地面也是泥地,一到下雨,满是泥泞。

很多生意人都是把旧货放在地上,遇到下雨就盖上一块篷布。

旧货市场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谭震慢慢的往前走着,寻找着自己中意的家具。

一对太师椅引起了他的兴趣。

从它古朴的式样,浓郁的包浆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有故事的椅子。

这太师椅是从宋朝流传下来的一种椅子,样式很是精美。

谭震看到的这张太师椅,四周珊栏状扶手,后背有形态各异的雕花图案。

前面也有雕花刻工,全椅呈暗红色。

下方有四根横木相连,全椅形式古朴典雅,整体稳重大方。

从外表看是难得的精品,材质似乎是酸枣木所制。

这可是好东西!

搁后世,就这一张太师椅,没有十万你别想拿走。

不过他总觉得这对造型精美的太师椅哪里有点不对劲。

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发现原来是两张太师椅的位置有些倾斜。

他往下一看,原来是两张椅子的底部立柱都有所损坏。

导致椅子有些倾斜,如果要恢复使用,必然要重新修复。

不过这种古典的家具修理很考究工匠的技术。

没有一定功底的师傅轻易不敢接手。

不然修成一个四不像,不但主家不满意,也连累自己的名声。

怪不得老板把它放到这个角落,还沾满了灰尘。

“这位小哥,你是看上了这太师椅吗?你别看这太师椅沾满灰尘,把它擦拭一下就像新的一样,而且造型精美,古典大方,是难得的好物件呀”。

一位胖胖的青年男子走了过来,开始热心的给谭震推销起来。

看样子像是这里的老板。

谭震没有说话,笑着指了指下面。

胖子脸一红,马上又恢复了正常。

做生意的人都脸皮厚,他马上又舔着脸说道:

“小哥,我也不瞒你,这一对太师椅要不是有缺陷,早就卖出去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找工匠修理一下就可以了”。

顿了顿,他又说:“如果你有心要的话,价格好商量”。

看来老板是真想把它卖了,把地方给腾出来。

估计价格低一点他也能接受。

“你卖多少钱?”,谭震问道。

“既然你有心要,你给个100元,这可是前清的玩意,老物件,如果不是有些缺损,它绝对不止这个价”。

“那行,买了!”

既然老板给的价格那么低。

谭震也不想再讨价还价,直接就拍板要下了。

“好,小兄弟爽快,我这就给你打包,你是开车来的吗?”,老板热情的问道。

“开车,没有,我哪有车?”

他这才想起,太师椅是买了。

怎么弄回去成了问题,谭震感觉有点挠头。

“没事,我们这里提供送货服务,你只要出点运费,我们就可以叫三轮车送过去,两公里之内免费送货”

“10公里以内收费5元,20公里以内10元,依次类推,超过30公里我们是用货车送的,燕京城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铁路发货…”。

老板见谭震有点傻眼,立马向他推销起他的“配送服务”。

谭震也是大开眼界,果然高手在民间呀。

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这“配送服务”的深远意义。

没想到在这个旧货市场,居然能碰到深谙此道的高人。

“老板,你贵姓?”

谭震有心跟这位老板结交,便开始套起话来。

“免贵姓刘,字保中,燕京人,在这里做旧货买卖五年了,在我这里买东西你尽管放心,服务和信誉是第一位,不管你人在哪里,保证帮你安全送到家!”

刘老板显然是个健谈的人,一聊就打开了话匣子。

“刘老板,我觉得你这个送货服务挺新颖的,冒昧的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当然,如果涉及商业机密,就当我没说”。

谭震试探着问道。

“嗨,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事说来也是被逼出来的,我是燕京人,早些年在东北插队当知青,78年好不容易回了城,又没有工作,就这样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很拧巴”。

“后来听人说这里有个市场可以做一些旧货买卖,多少能弥补一点生计,就跟几个一起下乡的兄弟来这里做起了生意,我负责卖货,他们负责送货,也算是有了一个营生…”。

说起往事,刘老板也是一番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