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圆种田忙 > 第111章 洗三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在到底官民有别,村民们拘谨的道着贺,并不往屋子里挤。

正午的太阳暖融融的照着大地,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客厅。

客厅里,阿大、欧阳大人、王大夫和苏大圆一家正襟危坐。

外厅正面设了香案,供奉着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等十三位神像。

香炉里盛着小米,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楚娘子的床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神像前摆着五碗油糕供奉。

村里全福婆婆上香叩首,阎婆婆也跟着拜了三拜。

阮书琪恭敬的将装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满满当当的摆在炕上。

稳婆待东西摆放完毕,便抱起小多多,示意“洗三”开始。

欧阳大人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又放了两枚金币在盆里算作“添盆”。

阿大随之拿了十两银票放在茶盘里,王大夫也笑眯眯的往盆里丢了几个金银花生。

紧接着村里的几位族老也凑趣的添了些桂圆、荔枝、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喜果。

阎婆婆看到盆里的金银花生,喜的眼角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什么聪明伶俐,早儿立子,连生贵子,连中三元等等,不住嘴的往外撂,直让人听得喜笑颜开。

“添盆”结束后,阎婆婆笑眯的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抑扬顿挫的唱道:

“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

唱完了,便轻轻褪去多多的衣衫,有风吹过,凉凉的打在多多身上,他惊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声音高亢嘹亮。

众人一阵善意的笑声响起,纷纷打趣日后定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

“响盆了。”稳婆快速的撩起水花:“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做知州。”

唱完祝词便连忙把多多草草的包了起来。然她拿起艾叶球儿点燃,用生姜片托着,放在多多的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了下。

再拿起梳子左右比划了下,唱道:“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接着又用鸡蛋往多多脸上滚了滚:“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唱完后便把孩子用襁褓包裹严实,拿一棵大葱往他身上轻轻打了三下:“一打聪明,二打伶俐。”

阿大看她打完,便接过葱扔在房顶上,喻意多多将来聪明绝顶。

她拿起秤砣比划了几下:“秤砣虽小压千斤。”

再拿起锁头继续比划:“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

随后便把多多托在茶盘里,用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首饰往多多身上轻轻一掖:“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

又拿起小镜子往多多屁股上一照:“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最有趣的是,把一捧绢制的各色宫花往烘笼儿里一筛:“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

如此,有关多多的“洗三朝”便结束了。

全福老婆婆把娘娘码儿、敬神钱粮连同香根一起请下,送至院中焚化。

阎婆婆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

随后拿出红纸把灰仔仔细细的包好,压在炕席底下,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此时,“洗三朝”才算全部结束。

阎婆婆喜滋滋的给苏力道喜,苏力则财大气粗的赏了个五两的银裸子。

她连声道谢,便把“添盆”的金银锞子、首饰、铜子儿、围盆布、香炉里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撒下来的桂花缸炉、油糕……一股脑儿的用块红布兜了起来。

用力的扛在肩上,咧着嘴和大家道别,生怕走慢一步,那嘴巴会咧到耳根那里回不来。

“发财了!发财了!这老婆子发大财了。”村民们艳羡的看着阎婆子走远。

多多是个很乖的小宝宝,每天不是吃就是睡,只有在拉屎拉尿的时候才会吭唧几声。

阮书琪原本提议要找个奶娘来,一来奶孩子,二来带孩子,但被楚娘子和苏力双双拒绝。

“想当年,那条件多差呀,我们都把大圆带的好好的。如今吃穿不愁又有你们几个帮衬,哪里就带不了个娃娃了。”苏力对带娃这事儿信心满满。

“阮嬷嬷不要担心,王大夫也说了,我身体强壮,如今就是要多多吃我的奶才更有利于宫胞的恢复。”

“王大夫是御医出身,听他的错不了。高门贵妇一个个金贵的仆妇成群,生个孩子恨不得配十来个奶嬷嬷。”

“我冷眼瞧着倒是比寻常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吃生产之苦,为此殒命的也不在少数,多半是子嗣艰难的。”

“就算侥幸平安生子,那后遗症也是一大堆。再如金尊玉贵的养着,也没见几个长寿的。”

“可见大户人家口口相传的法子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好法子,这事儿日后莫要再提了。”

楚娘子亲昵的亲了亲多多的额头,又问:“大圆呢?”

“小姐在洗大哥儿的尿布,她呀,觉得半夏、白芷洗的不干净,非要自己再过一遍水。”

阮书琪指了指窗外:“小姐那是疼惜大哥儿呢。”

“噗嗤。“楚娘子笑出声:

“大圆的确是个心细的,你去村里寻摸个手脚麻利爱干净的婆子专门给咱小多多洗洗涮涮。”

苏大圆把晾衣服的绳子仔仔细细的擦了好几遍,这才把用开水烫过的细棉尿布一片片的晾晒上去。

古代带孩子就是麻烦,连个纸尿裤都没有,尿布也是随便洗洗,感觉一点儿都不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