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路走走打打,五天时间,明军先头部队抵达宁海。

倭军沿宁海城构筑一条南北达海的防线,北面是宁海湾,南面是旅大湾。

防线长约十二公里。

南北海面上,是倭国的军舰,以舰炮的威力和射程,足够了。

朱悟?接到汇报,赶忙来到宁海前线。

很可惜,朱悟?再一次失望,扫描一圈,没看到3000吨以上的战舰。

列强和倭国真是看不起大明,连个像样的战舰都不动用。

从目前来看,朱悟?还得等大鹰帝国的战舰现身。

然而,战舰虽小,舰炮的口径不小,120毫米口径以上的,对明军是巨大的威胁。

朱悟?望洋兴叹,无招。

倭军不出纰漏,他的军队连偷袭的机会也没有。

朱悟?决定暂停进攻,将部队后撤。

十三师监视旅大城,二师驻防庄河、复州,居中协防,一师从宁海向东进攻,收复安东城,威胁并阻止倭军高丽军团北上。

想要南下收复高丽半岛,朱悟?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准备。

数天的战斗,物资消耗差不多,兵员有些紧张。

三个师安排好,朱悟?率亲卫队回到沈州城。

沈州城内。

曹行彰为朱悟?准备的临时府邸。

朱悟?调来东北三省的资料。

大明一京二十九省,东北三省即辽东省、松江省、兴安省。

三省战前人口两千万左右,其中辽东省最多,一千多万。

辽东省设沈州、旅大、锦州、北辽、四府。

松江省设松江府、双城府、东平都司。

兴安省设兴安府、黑龙府、北岭都司。

三省中,除了兴安省,辽东省、松江省的官员大多数牺牲或撤退,如今,收复的辽东省地区,官员空缺。

这就令朱悟?犯难了。

该怎么招募官员。

大明的选官制度,还是科举制,这个时代不适合了。

而且,既然便宜父皇给他地盘,那就不能浪费,改革走一波。

想要走向更高的位置,必须有自己的团队。

想要征服世界,国家必须有钱。

光有武器,走不远。

穷兵黩武,国家大概率会崩溃。

朱悟?决定,亲自回一趟京师,将自己的想法和便宜父皇好好聊聊,争取让他支持自己的用官方法。

将辽东的事务临时交给曹行彰,朱悟?又踏上旅程。

路过锦州城,朱悟?停留一日,亲自检阅重建的十二师。

这一月的训练,让十二师的士兵脱胎换骨,没有懒散的精神面貌。

林鸿程的严格,让朱悟?满意。

还是那句话,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

朱悟?当晚和士兵们一起吃食堂,小酌一杯,不多饮。

九月十日,朱悟?抵达京师。

他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悄悄回到皇宫。

就算这样,他回京的消息依旧传了出去。

养心殿。

天圣帝看着朱悟?,嘴角就没弯下来过。

朱悟?大囧,“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嗯,你说,朕听着。”天圣帝调整一下坐姿。

“儿臣想请父皇下旨,大明读书之人,凡是四十岁以下者,皆可到东北当官。”朱悟?说得很直白,就是当官。

东北要改革,需要大量的人。

“你缺官员,朕给你调就是了,为何如此?”天圣帝不理解。

“父皇,儿臣要在东北进行革新,必须如此,过去的官员,我不否认他们的能力,但我需要不受桎梏和无牵连的人。”

“这样,才能效仿西方列强进行革新。”

“大明再不变革,迟早失去民心,强大的军队,守不住失去民心帝国。”

朱悟?说到这里,停下等待天圣帝的反应。

他是来要权的,同样来做判断的。

之前他就说过,若是天圣帝有中心之心,他会支持,若没有,他会想办法爬上最高的位置。

天圣帝被朱悟?最后一句话打动了。

“吾儿说得不错,朕很早就想革新,可是,朕有心无力。”

回忆过去,天圣帝脸色有些难受。

他继位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就是想守住大明的基业,可惜,大明百官有通病,没有外敌的时候,百官就是最大的阻力。

“父皇勿忧,儿臣会尽力而为。”

朱悟?不敢打包票,他两世为人不假,可治国,他就是个弟弟。

在这里,依葫芦画瓢不一定对,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吧。

“朕担心朝臣会为难你。”

百官,最擅长搬出祖制。

“父皇,太祖皇帝有言,天子与百姓共天下,不是与官僚士族。您该压压他们的脾气了,阳奉阴违的人,回家养老,大明有的是想上位的官员。”

天圣帝听到这句话,来回走两步,又盯着朱悟?。

“老六,大明江山真的有救?”

“有我在,就有救!”

朱悟?的话,回荡在养心殿。

等朱悟?走出来的时候,天已黑。

门口,一个小太监告诉朱悟?,淑妃让他去吃晚饭。

朱悟?感觉有母亲就是幸福。

父子俩在养心殿的谈好话,无人能知。

然而,就因为这样,引起各派猜测。

大皇子府。

朱悟潇找来太师兼国丈的章正和。

朱悟潇是嫡长子,太子第一候选人,没有意外的话,他将一步步走向最高的位置。

没有意外,那就是会出意外。

朱悟?横空崛起,连连大胜,在朝中和民间威望很高,还手握大明最精锐的部队。

加上天圣帝对朱悟?的态度,怎能让朱悟潇不担忧。

“外公,我该怎么办?”

朱悟潇下不了决心,他在皇帝和朝臣面前,以沉稳着称,他有天然的优势,不急于成求,而是一步步稳固向前。

如今时局变化了。

章正和捋一捋自己的长须,两只眼睛如洞察世事一般。

他思考片刻,对朱悟潇说道,“悟潇,无论六皇子回来要什么,你都要支持,改变以往的态度。”

“陛下未立太子,是想择优选择。”

“六皇子在诸位皇子中,最为强势,可有一句话说得好,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皇帝,最怕功高震主之人。”

“你若支持六皇子,博得陛下好感,又表现兄弟之情,一举多得。”

朱悟潇听完大悟,连忙孝敬自己的外公。

第二天早朝,天圣帝绕过朝臣,直接下发了圣旨。

这道圣旨,引起轩然大波。

除朱悟潇一派的朝臣纷纷到乾清宫请愿,要求皇帝收回圣旨。

天圣帝让太监总管传话,“谁想辞官,名字记下。”

皇帝的态度,让大臣们脸色难堪,他们发现,皇帝变了。

朱悟?在皇宫听到消息,嘴角咧开,看来便宜父皇想一晚上想通了。

皇帝的圣旨,在信使八百里加急下,以最短的时间的传遍大明各省。

整个民间沸腾。

无论是失意辞官在家的,还是寒窗苦读考不上的,又或者是正在备考的,有意者,纷纷收拾行囊,踏上去大东北的路。

也许,那里有他们想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