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浅谈清朝 > 第十五章 辽沈血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上文说到袁应泰代替熊廷弼为辽东经略,见熊廷弼待下甚严,他却格外放宽。

努尔哈赤灭了叶赫,正愁没法图辽,得了这个消息,喜不自胜,随即整饬军队剑指沈阳。

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大批后金兵进攻沈阳,沈阳总兵贺世贤,忙登陴守御,并着人飞报袁应泰。袁应泰此时正想三路出师,规复清河、抚顺。

沈阳城很坚固,城外浚濠,伐木为栅,埋伏火炮,环城设兵,守卫很严。努尔哈赤未敢马上逼进城下,先以数十骑隔壕侦察。

总兵尤世功帅兵追击,斩首四人。总兵贺世贤率亲兵千余人出城迎战,努尔哈赤诈败,贺世贤乘锐进击,忽然敌骑从四面冲出,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败北而回。

蒙古降人果然作了内应,断了城外吊桥,手下劝贺世贤先撤兵辽阳,贺世贤说:“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见袁经略乎!”挥铁鞭杀向后金军,击杀数人,中箭坠马而死。

尤世功引兵来援,亦战死。城外兵皆溃,参将夏国卿、张纲、知州段展、同知陈辅光皆死于阵前。当时川浙总兵陈策率川兵渡浑河增援,与童仲揆等皆战死。后金军遂攻克沈阳城。此一战乃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袁应泰正急调集诸军,拟援沈阳。忽一探马来报道:“沈阳失守,贺总军殉节。”应泰大惊,及问明细底,方知沈阳有蒙人内应,贺世贤为他所卖,以致与城俱亡。当下顿足自悔。

袁应泰令奉集、咸宁各军撤退,全力守辽阳,并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环城守卫。

十九日后金军兵临城下,袁应泰亲自督率总兵官侯世禄、李秉成、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出城五里迎战。

后金军前队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马杀入,侯世禄、姜弼恐梁有失,即上前接应,不料后金兵放进梁仲善,截住侯世禄、姜弼。侯、姜二人,几次冲阵,都被敌阵中箭矢射回。

后金军突然上前,突入明军阵内。明军支撑不住,望后退走,袁应泰手刃逃兵数人,仍无济于事,只得不断后退,检点军士,已丧失三分之一,侯、姜二将,又身负重伤,梁仲善已然阵亡。

袁应泰还想仗着城濠深广,分陴固守,谁知到了次日,后金军已将城西大闸掘开,把濠中水一泄无余,后金军竟渡濠攻城,分作左右两翼,左翼兵奋勇直上,双方鏖战很久。很多后金骑兵冲到城边,被战败的明军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后金军杀死,伤亡惨重。袁应泰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城墙上凹凸形的小墙)固守。监司高出、胡应栋等翻城墙逃走,城中大乱,人心离散。

翌晨,右翼兵又陆续登城,袁应泰督率军士持盾牌大战,又败阵,到傍晚,更楼起火,后金军从小西门进城,很多居民点灯等待后金军,妇女也盛装在门前迎接,这可能是蒙古人所引导的。

袁应泰在城楼上见此情况,觉得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流着泪对巡按御史张铨说道:“我为经略,城亡俱亡。公文官无城守责,宜急去,退保河西,图后举。”张铨道:“公知忠国,铨岂未知?”

应泰无言,挂了剑印,悬梁毕命。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此事传到朝廷后,追赠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并隆重祭葬,封其子为官。

张铨被清兵救下押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劝他归降,张铨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努尔哈赤道:“忠臣忠臣,杀之何忍?”遂纵令还署。

张铨既返署中,整好衣帽,遥拜京师,西向辞父母,复自缢死。

辽阳既下,辽东附近五十寨,及河东大小七十余城,皆望风投降。这信传到明廷,众明臣又记起熊廷弼来,熹宗此时也有悔意。

这一年六月,后金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额亦都去世,努尔哈赤再次痛失一员猛将。

钮祜禄·额亦都,满洲镶黄旗人。1580年(万历八年),努尔哈赤途径嘉木瑚寨,借住在穆通阿家中。额亦都与努尔哈赤彻夜长谈,相见恨晚,不顾姑姑的反对,决定跟随于他,并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岂能碌碌而终。我一定会建功立业,不让姑姑担忧。”次日,额亦都便随努尔哈赤离去。

额亦都随努尔哈赤征战诸部,讨尼堪外兰、攻打巴尔达城(获巴图鲁称号),率军连下克尼玛兰城、章家城、索尔瑚寨,平定哈达部、灭辉发部,与安费扬古夺取马根单、花豹冲、三岔儿等堡垒,参加萨尔浒之战大败马林、刘铤部。

额亦都屡随努尔哈赤征战,未尝败绩,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额亦都在沈阳病逝,终年六十。

额亦都有十六个儿子,其中四个儿子战死沙场,第十六子遏必隆,为康熙朝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