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浅谈清朝 > 第二十章 宁远之战(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视察边关,替他巡视边关的人也比较特别:因为这个组织叫“东厂”。

魏忠贤掌权后派遣自己的党羽刘朝、胡良辅、纪用等四十五人带着数万武器装备来到关门,供给边关军队,又用白金十万,蟒、麒麟、狮子、虎、豹等银币赏赐将士,赐给孙承宗蟒服、白金等,表面上是慰劳军队,实际上是窥探军情。孙承宗出关巡视宁远,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上书给朱由校,说不能让宦官监军,但朱由校却回复说这没什么。使者到边关后,孙承宗只用茶水招待。

而此时魏忠贤企图扩张权利,见到孙承宗功劳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

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将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驱逐出京,孙承宗正在巡视蓟州一带,想到上反对奏书皇上未必会亲自阅览,于是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顾秉谦也说没有圣旨私自离开防守的地方,不合法度。于是朱由校连夜召见兵部尚书,派三人骑快马阻止孙承宗。

魏忠贤又假传圣旨给九门的宦官,若孙承宗到了齐化门,就将他绑了。孙承宗到达通州后,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只好返回辽东。魏忠贤又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诋毁孙承宗。孙承宗于是请求罢官。

熹宗便糊糊涂涂的许他免官,并给孙承宗加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并派人保护孙承宗回家。而让兵部尚书高第为辽东经略。孙阁老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以至于努尔哈赤数载难进寸步。

高第上任后,将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而袁崇焕却抗拒了高第的命令,不肯撤出宁远城,袁崇焕坚决表示:“我的官职是宁远道,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高第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率领一小部分明军留下,接着高第就匆忙的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军和守城器具,退入关内。这个撤退命令来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组织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马争先恐后,乱成一团,连平日屯积在各地的10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老百姓平白无故地遭受逃难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处听到悲惨凄苦的哭声。百姓怨恨,军队更加没有斗志了。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与祖大寿、满桂誓守宁远。

当然努尔哈赤也没闲着,派兵丁至沈阳营造城池,招募良匠,建筑宫殿,中置大殿,名笃恭殿,前殿名崇政殿,后殿名清宁宫,东有翔凤楼,西有飞龙阁,楼台掩映,金碧辉煌,虽是塞外都城,不亚大明京阙。与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遂率六宫后妃,满朝文武,齐至沈阳,犒饮三日,后来改名盛京。

移都事毕,努尔哈赤命人探听明边消息,闻孙承宗免职,改由高第继任,正思发兵犯边,旋接到守备尽撤的实信,努尔哈赤遂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100公里左右,居辽西走廊之中,“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在1428年(宣德三年)设立宁远卫。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副使陈绛重修宁远城。全城呈正方形,共四个门;周长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这样的小城,无论如何不能与有精锐明军守卫的沈阳、辽阳等关外重镇相提并论。

且说努尔哈赤到了宁远城,遥见城上旗帜鲜明,戈矛森列,中架大炮一具,更是罕见之物,努尔哈赤不觉惊异起来,命军士退五里下寨,横截山海大道,安营布阵,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在城北扎设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