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浅谈清朝 > 第三十七章 满门英烈孙承宗 张秉文 卢象昇以身报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七章 满门英烈孙承宗 张秉文 卢象昇以身报国

皇太极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二月振旅回国,留代善第二子贝勒硕托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顺王攻打皮岛,复将朝鲜所获人畜牲马,分赐诸将。

朝鲜遣官解送三人至沈阳,这三人便是倡议败盟的罪魁,一姓洪,名翼溪,原任朝鲜台谏,一姓尹名集,原任朝鲜宏文馆校理,一姓吴名达济,原任朝鲜修撰,尝劝国王与明修好,休认皇太极为帝,此次被解至清,尚有何幸,自然身首异处了。清太宗皇太极既斩了朝鲜罪首,无东顾忧,遂专力攻明。

适值明朝起义军四起,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分扰陕西河南四川等省,明朝的将官,多调剿流贼,无暇顾边。

皇太极命硕讬率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攻皮岛,四月初八日夜,清军乘小舟攻皮岛西北隅。明将金日观列兵堡上,见清兵人少,金日观空城出战,迎战清兵,接连杀死清军将领武尔格(额亦都之孙)、纳密达、巴雅尔图、炳图、拜音台柱、珠三、彰吉泰。

孔有德等又乘战船攻城池东北隅,金日观殊死搏斗,又杀孔有德部将洪文魁等人。

皇太极见硕托攻打皮岛不下,命阿济格率助战,阿济格率大队登陆,金日观“至初九日将暮,尚然对敌”,据目击者称,他最后“头面带箭,血流胄襟,箭射已尽,始掷弓于地,自刎而死”,死后被清军一拥而上,乱砍分尸。后明廷追赠他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世荫锦衣副千户,建祠祭祀。清乾隆年间追谥“烈愍”。

是夜,阿济格,又遣都统阿山、叶臣率锐卒乘小舟疾攻西北隅,遣额亦都第三子兵部承政车尔格统八旗骁骑及汉军、朝鲜兵乘巨舰逼其城,遣都统石廷柱、户部承政马福塔从北隅督战,遂克皮岛,斩东江总兵沈世魁,俘人口三千四百余人,获大船七十,大炮数十,皇太极遣使褒奖慰劳。

这一年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

这一年二月十五日费迪南三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三月,起义军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冈)等地。二十五日,张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张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时大雨,农民军从四面进攻,短兵相接,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大败,损兵六千余。张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和州、含山、六合等地。

九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过天星等围攻汉中府城(今南郑县)。会洪承畴来救,撤围向西南走。二十八日,闯将李自成等攻克宁羌州(今陕西宁强县)。后李自成入川。连克数十城后兵围成都,崇祯帝大惧,急令总督洪承畴率军入援四川。十二月二十九日,洪承畴率副总兵官曹变蛟,由沔县历宁羌,过七盘、朝天两关,岁暮抵达广元。此时太监曹化淳受命提督京营戎政。

1638年(明思宗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皇太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右翼兵,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左翼兵,分道攻明,入长城青山口,到蓟州会齐。

这时明蓟辽总督名吴阿衡,还有一个监守太监邓希诏,至清兵直逼城下,吴阿衡孤军被困,战至力竭,被豪格劈于马下,总兵鲁宗文亦战败而死,麾下兵霎时四散。清兵上前砍开城门,城中只有难民,并无守兵,原来监守太监邓希诏,见吴阿衡出城对敌,已收拾细软,潜开后门逃去,守兵闻希诏已逃,也索性逃个净尽。

清兵也不勾留,长驱直入,兵屯于牛栏山。山前本有一个军营,是明总监高起潜把守。高起潜也是一个奄竖,毫无军事知识,闻清兵杀来,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清兵乘势杀入,从芦沟桥趋良乡,连拔四十八城,高阳县亦在其内。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至此一代英雄落幕,真是满门忠烈!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

清兵又从德州渡河,南下山东,山东州县,飞章告急,此时兵部尚书为杨嗣昌,杨嗣昌一面檄山东巡抚颜继祖速往德州阻截,一面檄山西总督卢象昇入卫京畿。颜继祖奉到檄文,忙率济南防兵,星夜北趋,到了德州,并不见清兵,方惊疑间,探马飞报清兵已攻向济南。

攻济南这一路为多尔衮所领人马,临近年关时,将济南城团团围住。济南城内兵力空虚,守军不足两千人。此时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面流星快马,急报朝廷,请求援兵,一面动员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张秉文衣不解甲,在济南城头苦苦死守。他天天盼着朝廷的援军到来,谁知崇祯帝依然用从牛栏山逃跑的太监高起潜督师,高起潜在临清坐拥重兵,偏不来救。

另一路援军大将祖宽见状亦观望彷徨,贻误了战机。可怜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职行政官员,率济南百姓守城十余日,终于在次年正月初二被清军攻破城池。张秉文又率兵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终是寡不敌众,中箭阵亡。

清军攻占济南城,有人来报张夫人,说是张秉文已逃走。夫人怒斥:“你们的主公岂是贪生怕死之徒?他绝不会弃城而逃!”

果然不久又有人来报:“张公已战死”。张夫人听了,泪下如雨道:“看来这回是真的了!”对妾陈氏说:“我说过要和夫子同死生的,家中幼孤就由你照顾了。”妾说:“你死我也死!”于是,妻妾二人同出官署,赴大明湖而死。家中侍婢十多人,也一同投湖自尽。这一仗,清军俘虏了分封济南的德王朱由枢,掠走人口五十余万。

颜继祖闻报大惊,又急率兵回济南,到了济南,复是一个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颜继祖在五十天内被调防三次,兵疲马乏,最后才令其专防德州,颜继祖兵少力弱,无法兼顾济南。朝臣交章抨击,继祖归咎杨嗣昌指挥错误,自请撤职归乡,奉养父母。崇祯帝朱由检不许,将颜继祖逮捕入狱,最后斩首示众。

杨嗣昌至此,惶急异常,上奏日:“敌兵深入,胜负难料,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清妥协,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又暗令高起潜主持和议,得到崇祯帝默许。

适逢卢象昇奉调入京,一意主战,崇祯帝令与杨嗣昌、高起潜商议,卢象昇奉命,与二人会议了好几次,终与二人意见不合。随即怏怏告别,寻奏请与杨、高二人,各分兵权,不相节制。折上,由兵部复议,把宣大山西兵士属象昇,山海关宁远兵士属高起潜。崇祯帝准议,加象昇尚书衔,克日出师。

象昇麾下,兵不满二万名,只因奉命前驱,只能向涿州进发。途中闻清兵三路入犯,亦遣别将分路防堵,怎奈清兵风驰雨骤,驰防不及,列城多望风失守。杨嗣昌即奏削卢象昇尚书衔,又把军饷阻住不发。

卢象昇由涿州至保定,与清兵相持数日,尚无胜败,奈军饷不继,催运无效,转瞬间军中绝食,象昇料是杨嗣昌与高起潜作梗,自知必死,清晨出帐,对着将士四向拜道:“卢某与将士同受国恩,只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众将士被他感动,不由得哭作一团。旋即收泪,愿随卢象昇出去杀敌。象昇出城至巨鹿贾庄,顾手下兵士,只剩五千名,参赞主事杨廷麟,禀象昇道:“此去离高总监大营只五十里,何不前去乞援?”

卢象昇道:“他只恐我不死,安肯援我!”

杨廷麟道:“且去一遭何如?”

卢象昇不得已,令杨廷麟启行。临别时执着廷麟手,与他一诀,流涕道:“死西市,何如死疆场?吾以一死报国。”

杨廷麟已去,卢象昇待了一日,望眼将穿,救兵不至。卢象昇道:“杨君不负我,负我者高太监,我死何妨,只要死在战场上面,杀几个敌人,偿我的命,方不徒死。”

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象昇将五千人分作三队,命总兵虎大威领左军,杨国柱领右军,自己领中军,与清兵死斗。清兵围合数次,被卢象昇杀开数次,十荡十决。清兵亦怕他厉害,渐渐退去,卢象昇收兵扎营。

是夜三鼓,营外喊杀连天,炮声震地,象昇知清兵围攻,忙率虎大威、杨国柱等,奋力抵御,可奈清兵越来越多,把明营围得水泄不通。两下相持,直到天明,明营内已炮尽矢竭,卢象昇下令以短兵奋战,清军以精骑夹攻,士卒多死。虎大威劝象昇突围出走,卢象升按剑大呼“将军死绥,有进无却!诸君请突围而出,留此身以报国!”遂手执佩剑,单骑冲入敌中,身中四矢三刃,战死疆场,壮烈殉国,时年仅三十九岁,高起潜听说卢象昇兵败,再一次连夜溃逃!

卢象昇自擢兵备,与流寇大小数十战,无一不胜,且三赐尚方剑,未曾戮一偏裨,爱才恤下,与士卒同甘苦,此次力竭捐躯,部下亲兵,都随了主帅殉难,虎大威、杨国柱,因象昇许他突围,方杀开血路而去。象昇既死,杨廷麟始徒手回来,到了战场,已空无一人,只见愁云如墨,暴骨成堆,杨廷麟不禁泪下。检点遗尸,已是模糊难辨,忽见一尸首露出麻衣,仔细辨认,确是卢象昇。

原来象昇新遭父丧,请守制不许,无奈缞绖从戎。杨廷麟既得遗尸,痛哭下拜,后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只说象昇轻战亡身,死不足惜。崇祯帝误信谗言,竟没有什么恤典。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