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离职后,我中了五千万 > 第738章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8章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被仿冒的事,当然不止这么算了。

刘伟拿着陆苒留下的资料,直接往商务厅和省长那边去告状。

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商人,他是筑省的隐形首富,而且一直都在连续的为省里捐钱捐物做贡献。

对于刘伟来说,这件事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最后不了了之。

但他可以选择的路子就很多,他可以把厂子搬迁到隔壁省去,也可以再重新更换一个牌子再推广,最多就是多花几亿资金的事。

但是以后还想让他来投资,那他就要斟酌再三了。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果不太友好,那确实是会寒了投资人的心的。

现在刘伟和陆苒的那个公司已经估值超过10亿,也不算小公司了,尤其是在当地的州县,那都是大企业。

让陆苒出面,可能不足以打动这些高层的人物,所以只能刘伟自己前往。

看到刘伟来告状,省长那边很是震惊,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性质的事情,当即表示立马安排商务厅成立小组去调查,一定会给刘伟一个交代。

刘伟也只是先来占个大义,先把这个状给告了,毕竟自己怎么说都是受害的一方,省里会怎么做暂时他也不知道,他也只是来告状而已,并不是来逼宫,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但是想来这种倒腾马甲来干坏事的事,打倒了李鬼,还会有李贵,李桂........

年前让徐晴在这边处理给寄宿制学校做相关捐赠的事,本来刘伟是想给学校宿舍装空调的,但是徐晴去调研回来,发现这里面难度很大。

装空调这件事倒是小事,就是电费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

你装了空调,你用你得通电吧?

这空调是个大功率的机器,开一晚上就得十度电,这电可都是要花钱的,谁来付钱呢?

如果是让使用者来付,那也就是家长得掏钱,到时候具体用了多少,该收多少,这一块谁来管控?

而且家长们愿意付这个钱吗?

还是说你装的空调,难道你自己来付吗?

那这一块也很难管理,是和电力局合作呢,还是学校统一来管理呢?

这一个地方很容易又滋生出蛀虫出来,空调没用上,电费没少跑,这种事不会少,千万不要挑战人性。

假设一个学校有10个宿舍需要用,冬天就按3个月来算,满打满算90天需要开空调,开一晚上15度电,10台就是150度电,10台空调一个季度度电,电费便宜点5毛来算,也就6000多块钱。

如果刘伟愿意去补助了1000个小学的电费,一年也就600万而已,这对他来说当然是毛毛雨了。

但是,这其中的可变动空间太大。

当有人知道这电费也是补贴的,免费的,那这个电费肯定是会被做文章的,600万的电费根本就不会满足所需,可能1200万,2000万......

到最后,他的好心只会助长了某些人的贪欲。

鉴于这种难以操控的行为,徐晴建议发放实物比较好一些,给住宿的学生或者小学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温暖大礼包,里面包含被子鞋子衣服帽子等等的取暖用品。

1个亿的预算,按每个温暖礼包花费1000元左右,至少能覆盖将近10万名学生,分年做的话,至少也能做个三年。

徐晴的分析和这个计划,刘伟是赞同的。

爱心可以有,但是不能成为别人的敛财工具,这是底线。

空调这个事,就只能先搁置吧,也许等什么时候和哪个县协调好了,就可以继续捐赠。

筑省的冬天冷的刺骨,全靠自己一身正气发热,或者就是全班关起门以后,大家呼出的那个气,冬天是很难熬的。

刘伟给陆苒提的公关计划,很快就让公关团队那边提了建议过来,沈多于那边,他也让对方给自己报了几个能做的节目过来。

刘伟看了看报价,比他预想的有些出入。

难怪现在这些电视台都在如火如荼的搞各种节目,一个是为了寻求收视率,另一个就是这广告费的收入,实在也是惊人。

最贵自然不用说了,湘南台的《快乐》冠名费7亿,然后浙省电视台的《奔跑》也是6亿,《好声音》5亿......

这些个冠名费感觉和他们过年赞助春晚有的一拼。

那些奶业公司难到这么赚钱,动不动都是冠名和赞助,两大奶业一年的广告费用达到了400亿左右。

作为快消品,确实需要广告投入,你不做广告,别人做了广告,可能客户就被人抢走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战对于大品牌来说是其规模经济的一种体现。

他旗下的饮料公司,现在还没成长到这种巨头,花1个亿去冠名,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倒不是刘伟开不起这个冠名费,而是品牌还没成长,就盲目的铺张浪费,到时候可能会造成资源跟不上,这一拉胯的话,不是白送钱,就是丧送了品牌。

还是做一些平台自己的网综,这样能互惠互利,就像去年在快看App上做的节目一样,费用没有电视台的那么贵,还可以同时进行多部。

刘伟在筑城等了几天,商务厅那边就给他回话了。

已经联合相关部门,对那家仿冒的公司进行了处罚,收缴了他们的物资进行销毁。

果然如自己所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消灭的只是看见的那冰山一角而已,表面功夫已经给你做好了,这效率也代表很重视了。

商务厅那边给他做了个承诺,以后一定会联合相关部门在省里大力打击假冒伪劣的行为。

他都能查到这个公司背后的指使者,不可能政府那边查不到。

他当然也没期待说能把那个国企给扳倒了,只要能让对方收敛这个行为就可以,毕竟怎么说,那都是当地政府的脸面,省里也要顾及到吧。

既然如此,那么只能在商业行为上去应对了,我不要你那一城一池的市场,但是我要在别的地方挤压掉你的生存空间,和这种地级市的国资比资金,比渠道,他还是有这个自信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