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505章 原汁原味的大明集团(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5章 原汁原味的大明集团(上)

十月二十五,宁远悠哉悠哉休息的众人遇到一队传旨钦差。

稷国公被封王了,皇帝一口气册封十四个伯爵,虽然三等伯很多,但也是世袭罔替。

皇帝大气魄呀,与稷国公扔粮有的一比。

张之音立刻荣升‘娘娘’!

大小姐与众人客套时,抽空向信王说朱鼎顺想让母亲和奶奶有封号建庙。

建庙?就是给个封号、给个‘神位’,皇帝做这事简单的很。

信王满口答应了,皇兄能送人情给出这么多伯,咱也能送人情追封王爵王妃,反正都姓朱,又不用发俸禄。

京营副将也很高兴,他们也是伯,虽然自己不会继承,以后儿子可以袭两个爵位呀。

稷武王一公一侯,宋家一门两侯,张家公伯传爵,镇远侯、定西侯都是侯伯传爵,这就是以后的顶尖勋贵了。

兴高采烈两天,十月二十八,明天就入关了,中前所兵堡外突然与报丧使者相遇。

按说五天前信王就该遇到报丧使者,慢一点,三天前也应该遇到。

为什么这么慢呢?

博弈,脸面!

京城显然有人不想信王和张维贤马上回朝。

袁可立也接受了这种建议,老头倒不是想打压监国亲王,恰恰是为信王好。

信王推迟回朝,是不同动机下的一致行为。

就连孙承宗、周延儒、周道登、孙传庭、张维贤,此刻也不建议信王回朝。

因为不能让天下人以为你急着监国。

最起码得再等两拨报丧信使。

我去!

三请三辞真恶心!

信王还不得不等!

等皇太后和新皇来召一次,再等文武百官来召一次。

天启遗诏从俭,用不着朝臣折衰三年。以日易月,即日数代替月数,这是皇帝特有的一种丧礼。

皇帝驾崩,新皇灵前继位,文武百官就位哭。

皇帝释衰服,文武以上并改服布幞头、布袴,这时候所穿的丧服叫小祥服。

周年祭礼为‘小祥’,以日易月,第十二日为小祥,信王显然赶不上了,也不能赶。

两周年祭礼为‘大祥’,第二十四日,按例也要举行祭奠,也就是说,信王必须在十一月十六前返京,大祥日哭灵,同时领监国亲王印信。

大祥后的第三日,百官禫祭以后即可除服,27天代替27月,恢复正常生活,皇家则继续服丧。

这时候还不能下葬,最快也得49天。

大明朝帝位交替,先继位后登基,并不会同时举行。

信王目前会很闲,半个月后又会很忙,关键是,得有人快马回朝为信王打前站。

若一直在山海关傻等,可能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监国亲王被架空,就成了天大笑话。

朱鼎顺比信王还早三天收到皇帝驾崩的消息,真是…哭笑不得。

先不说很多人暗地里的心思,魏忠贤就不许信王马上回朝。

他得趁着外廷混乱的时间,把内廷‘布置’好,把两位太后、新皇、以及皇太弟安排好,这是他的权力源头。

监国亲王不能住宫里,把文华殿后殿火速改建,信王以后在这里办公,平时出皇城到十王府。

他做这些事,就得鼎三和胖熊配合,更得朝臣配合,一拖二,二拖三,这样就把勋贵和中枢也拖下水了。

京城现在有五个阁臣,李精白、朱国祯赞成信王到文华殿坐班,力主准备好‘礼仪’,信王回朝就不会尴尬。

袁可立、高攀龙、冯铨不想多事,勋贵更不会多事,马上帮忙建设文华殿。

然后,徐希皋和徐允爵回朝了,人家也是遗诏中的顾命大臣。两人反对监国亲王住十王府,应该住养心殿或慈庆宫。

养心殿是皇帝的寝宫,根本不可能,两人提出来,是为了让朝臣同意到慈庆宫,到储君住的地方、与皇太弟一起办公生活。

朱由检没有‘属官’,若有,只有孙承宗一人。

但两个国公一提到慈庆宫,朝堂顿时吵翻天。

因为慈庆宫有詹事府,清流聚集地,东宫辅臣即未来阁臣。詹事、詹事丞、率府使、谕德、赞善大夫等等四十多人。

清流嘛,官不大,音不小。

东林众正盈朝之前,都是詹事府的芝麻官,这些人闹起来,比科道言官还吵,且杀伤力更大,谁知道其中那个是未来的阁臣或首辅。

京城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太子继位了,尬着还没登基,新太后无法掌印,母子俩毫无声音。

天启的遗体在收殓防腐,程序繁琐,再快也得半个月,朝臣可以哭灵,哭不到遗体。

这样所有人都有半个月的空闲时间,每日乾清殿拜灵后,朝臣就到金銮殿吵。

朱鼎顺收到奏报叹息一声,老师真不适合做首辅,他下不了手,这种事完全没有决断。

而对詹事府的官员来说,吵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吵’,让信王听到他们的声音。

也就是说,之前信王还没有一个属官,有人带头一闹,瞬间多出四十多个清流死忠。

而且越吵,他们的人越多。

这…就是皇权的威力。

大义在手,百无禁忌。

若没有朱鼎顺的保护,没有外廷的策应,魏忠贤折腾再多,信王也可以瞬间弄死他。

山海关外遥祭皇帝后,信王无奈只好逗留,没等到新皇的诏令,但第三天收到了‘助力’。

新鲜出炉的稷武王大怒,派信使以宗室长辈身份呵斥信王爱惜名声,而对君王大不孝,马上滚回去。

让孙承宗和张维贤回朝,代替他交尚方剑和将军印。

同时两千解难营护送王妃张之音,快马回朝奔丧。

咦?

还可以这么玩?

稷武王原来支持信王监国呀。

走,马上走!

信王就算不能入京,也得在京郊等,在关外会被人笑死。

几人立刻甩掉京营,在两千解难营护送下,快马入关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