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新闻圈风云录 > 第93景:BJ柏悦大酒店三楼会议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景:BJ柏悦大酒店三楼会议厅

第170章 第93景:bJ柏悦大酒店三楼会议厅

【影视剧本】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电视剧本版)

作者:顾雪林

第93景:bJ柏悦大酒店三楼会议厅

(周日上午9点半,“清代翡翠翎管研讨会”如期在bJ柏悦大酒店三楼会议厅举行。

周日上午9点,于远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他看见冯甜薇带着两个大学生正忙碌地在负责来宾签到。他看了看签到本,于木、淳于兰、故宫博物院的马老、江一梅、俞晓溪等人已经签到了。

于远超签了到,领了一袋研讨会资料,把写有“贵宾”字样的出席证挂在脖子上。作为记者,于远超参加各种会议,总是挂“记者”字样的出席证,这次挂上了“贵宾”证,于远超觉得怪怪的。

他走进会议厅,看到大会议厅的中央是一圈圆桌。他和于木、淳于兰、马老、江一梅、俞晓溪等人打了招呼,本想坐到江一梅旁边。)

江一梅(指了指淳于兰和马老中间的位子)对于远超说:“你的位子在那,每个人的位子前面,都有自己的名牌。”

(于远超和江一梅之间隔着马老和俞晓溪。

于远超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他看见本次研讨会的会议总监俞晓溪正在和请来的一个年轻的速记员交代注意事项。马老隔着俞晓溪,向江一梅展示自己脖子上挂着的翡翠翎管。

于远超注意到,在大圆桌的两旁,有两长排椅子,上面已经坐了不少年轻的男男女女。)

于远超问俞晓溪:“这两排椅子上坐的都是谁?”

俞晓溪(向座位上看了一眼)说:“有邀请来的一些媒体记者,还有不少人是马老带来的他们故宫博物院的实习生。”

(这时,于远超看见晨哥带着臧稻申出现在会议厅的门口。晨哥看见于远超后,带着臧稻申向于远超走来。坐在旁边的不少媒体记者都是跑社会新闻的,一些人认识臧稻申,纷纷跑过来和他打招呼。)

臧稻申(指了指于远超)说:“那是《中国教育信息报》的于远超,京城资深名记者。”

(媒体记者们又纷纷跑过来和于远超交换名片。

当于远超和臧稻申的手握在一起时,他们同时注意到,圆桌旁淳于兰站起身向这边走过来。)

淳于兰(一边走一边喊)道:“臧稻申,你看到当年的女同学,也不打个招呼啊!”

(于远超、淳于兰、晨哥和臧稻申这四位当年的大学同学,就这样,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场合再次相聚了。)

淳于兰(非常奇怪臧稻申的出席)问道:“稻申,你这个京城闻名的集邮专家怎么会出席今天这个研讨会?”

(晨哥和臧稻申都看着于远超和淳于兰笑了起来。)

于远超(故意板起面孔,郑重其事地对淳于兰介绍)说:“淳于兰同志,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研究清代翡翠翎管的专家‘一剑封喉’同志。”

淳于兰(听后愕然。她迷惑不解地望着臧稻申)说:“你......现在又开始收藏翡翠翎管了?你......就是论文作者‘一剑封喉'?”

(这时,淳于兰才突然注意到,臧稻申的脖子上,除了挂着“贵宾”卡,还挂着一根几乎是满绿的翡翠翎管。)

臧稻申(开心地笑了)边笑边说:“我怎么就不能是‘一剑封喉’呢?这个‘一剑封喉’怎么了?让你这么关注?淳于,为了一个戴翡翠翎管的人,你怎么这么大的好奇心?你看看于远超,他不是今天也戴着一根翡翠翎管吗?你要找的人都在你的眼前晃,你还在找,你到底要找谁呢?”

(臧稻申比淳于兰大一岁,当年大学的同班同学,也算是淳于兰的师哥。大学时代,于远超属于老司机,社会经验丰富,待人接物老练;情场上,知进知退。晨哥属于学霸,学习上从来都是轻松愉快,且长于吃喝玩乐;形象俊朗,很招女大学生们的喜欢。臧稻申是博览群书型的,善写文章,且篇篇被老师和同学们叫好;常帮一些男同学写情书,据说效果奇好;他常常沉迷在自己的集邮事业中,而从来不愿意自拔。三人都是大学集邮协会的,会长就是臧稻申。

在臧稻申的眼里,淳于兰的容貌变化不大,只是漂亮的眼睛里少了一些清纯,多了几丝沧桑;才女的书卷气依旧,还凭添了几分女强人的干练。仍然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淳于兰仔细看了一眼臧稻申,他还是当年那副落拓不羁的样子,一副有大志而不拘小节的样子,似乎生活的一切都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臧稻申在媒体上的大作自己几乎每篇都看,写得真好,一些经典佳作让人读后总是感触良深。

还没等大家多说,研讨会就要开始了,大家只好纷纷落座,等待研讨会的召开。

翎管的收藏大家都已落座。)

上官(把于远超叫到身边)悄悄地问他:“一剑封喉”的真名叫什么?”

于远超(轻声耳语)说:“臧稻申,稻子的稻,甲申的申。”

上官的眼睛一下子就瞟到了圆桌的对面,和他相对而坐的,正是臧稻申。

而让上官眼前一亮的,是臧稻申脖子上挂的那根翡翠翎管,远远看去,玻璃地,清汤糯米种,柳绿色的翡翠色宝光十足,光彩夺目。“真是翡翠翎管中的上品。”上官在心中暗自赞叹。

研讨会开幕、致辞、发言,上官都没放在心上,他的眼睛紧盯在臧稻申脖子上的那根翡翠翎管上,边看边细细品味研究。直到臧稻申拿起发言稿,准备发言的时候,上官才一下子清醒起来,他侧着耳朵,准备仔细听听臧稻申的发言。

臧稻申在发言的时候,并没有照本宣科地念自己的论文《沈阳小白楼流失出的清代翡翠翎管问题初探》一文,他把论文放在桌子上,结合自己多年在全国各地收藏市场收藏翡翠翎管的经验,并结合自己近几年的研究,举例充分,娓娓道来,听得上官、于木、林白等专家频频点头。)

(在念到论文结尾时)臧稻申(提高了嗓门)说:“综上所述,我认为,清宫内所藏的一部分‘和珅收藏的翡翠翎管’,应当流出了故宫。其流出途径大致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一些太监监守自盗,流出故宫后被bJ的一些古玩店收藏;再有,被溥仪随大批珠宝带出故宫,一度存放在沈阳伪皇宫旁的小白楼。在Rb投降后,溥仪逃离沈阳,大部分存放在小白楼的清代翡翠翎管流出后散失在民间。”

林白(这时忍不住插话)问道:“请问臧先生,你说有一些翡翠翎管流散在民间,有何实物证据?”

臧稻申说:“有实物证据,一会儿研讨会结束后,我将在问答见面会上向各位老专家展示我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