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武侠修真 > 拔剑断长生 > 第140章 八十六万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中书令府邸。新任的正四品督察御史张志扬与中书令张洪达对坐喝茶。这位新任的督察御史并没有去雍州调查官员贪腐一事。原因很简单,所有贪腐官员的名字吴仁雄都已经写在了给张首辅的密信之中。这件案子还没开始,其实已经结束了。

事实上,即使没有吴仁雄的密信,雍州官员集体贪腐事件,张首辅也是知晓的。大凉城的知府赵金才正是这位首辅大人的门生弟子。至于贪墨所得的银两有多少进了张首辅的口袋,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首辅之所以不愿意让尚书省插手此事,一方面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是希望假借此事得到一个监察朝廷官员的权利。让绣衣卫去查这些朝廷官员谁的屁股底下不干净,想必是手到擒来的。到时候把柄在手,朝堂之上自然是无人能敌。

张志扬拱手说道:“舅父大人,按照我们的计划,雍州的地方官员但凡涉及此次贪腐事件的人我必会据实上报。但是这位大凉知府赵大人,乃是舅父大人的门生,如何处理还请舅父大人示下。”

张洪达缓缓喝了一口茶,不紧不慢的说道:“赵知府本是天圣十三年的一甲第六名,当年的主考官正是我。因此我便算是他的座师了。算起来也有十年了。十年来这位赵知府也算是勤勉,虽没什么政绩,但也没什么过错。姑且留下他吧。”

张志扬答道:“谨遵舅父大人教诲。恕侄儿多嘴,留下他,就怕有人暗中搞事,最后牵出舅父大人,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张首辅浅浅一笑,满脸自信的说道:“如今整件事的调查之权在我们手上,绣衣卫指挥权也在我们手上。我倒是想看看,谁还能暗中搞事?”

三日后,燕州大营郡。钦差大人赵燕吉的住处来了四个客人,正是大营郡四大粮商的家主赵万钱,李十斗,王有田和陈伍六。屋中只有五人,面前放着五杯茶,只有赵燕吉悠闲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其余四人皆是面色凝重,屋中的气氛也是十分的压抑。

就当其余三位家主还不知该如何开口之时,李十斗率先站了起来。他脾气最为火爆,实在是忍不住了,起身后拱手说道:“敢问赵大人,这水路和陆路都给封了,可是您下的命令?”

此言一出,吓的其余三位家主一身冷汗。王有田赶忙拱手说道:“赵大人恕罪,我这位兄弟没念过什么书,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赵燕吉摆了摆手,微笑答道:“无妨。这样也好,我们不如都说话直接一点,省了一些琐碎的麻烦。是我下令封路的,各位家主今日前来就是问这事?”

李十斗虽说心中一肚子火,但也不敢太过表现出来,他只得沉声问道:“敢问赵大人,这是要将我们赶尽杀绝嘛?”

赵燕吉听完之后也没动怒,反而是又端起了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后说道:“粮食是你们进的,我又没逼你们,何来赶尽杀绝一说?”

李十斗还要开口讲话。陈伍六坐在李十斗旁边,他连忙一把拉住李十斗将他按到了凳子上。赵万钱借机赶紧开口道:“钦差大人希望我们如何做?还请示下。”

王有田也附和道:“确实如此,既然赵大人是爽快之人,直言便是。”

赵燕吉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端了端自己的坐姿,说道:“不瞒各位,粮食是肯定运不出去了。如今咱们燕州旱灾严重,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各位都是这大营郡的大粮商,知道本钦差此行目的是赈灾而来。实话说与尔等也无妨,朝廷拨给本钦差的赈灾银子并不够,所以嘛,只得和各位用了些手段。”

赵万钱再次拱手说道:“钦差大人好手段,我等心服口服。眼下的局面确实是我等贪心所致,怪不得旁人。只是大人现在给的收粮价格未免太少了些,连我们的本钱都不到!”

李十斗又忍不住了,接话道:“是呀,赵大人。你也是咱燕州出去的官,应该照顾一下咱燕州的客商,多少给涨点儿也行啊!”

赵燕吉厉声答道:“正是因为我是燕州人,是燕州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所以我才接下了这份差使。正是因为我是燕州人,才应该为燕州此刻还饿着肚子的广大受灾百姓着想。”

“这个价格不是我随意定的。我让人算过了,除去你们前期从我这里赚的,亏还是会亏一些的,但是还在你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全当是各位为燕州的百姓做了一回善事。”

此话一出,四大家主便知此事已无回旋余地了。如今人为刀俎,他们四个是鱼肉,已经是想怎么剁就怎么剁的局面了。

赵燕吉见四人神情木然便接着说道:“各位放心,此事过后我定会禀报当今陛下,就说是大营郡四大粮商为了燕州百姓都能有口饭吃,集体降价售粮。说不定陛下一高兴赏赐给你们个物件,那可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四人一听这话,沮丧的脸上似乎有了些表情。

次日清晨,四大粮商的车队齐齐的等在府衙门口准备卖粮。从六品主部孙岚又将今日收粮的价格挂到了墙上,果然与昨日一样。其余外地的粮商和本地的中小粮商见此情况,便知道四大粮商定是已经与官府达成了协议,结局已定。

赵燕吉今日也破例亲自来到了府衙门口。看着眼前大把大把的粮食,赵燕吉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上不负皇恩,下对得起燕州百姓了。浩浩荡荡的收粮工程整整持续了十天,后续的清点,登记,以及运往燕州各地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日清晨,赵燕吉刚刚送走了王大治和何志远以及五百老卒,正在城门处吃早饭。他只带了一个随身的护卫和孙岚二人,穿了便装,因此没人知道他是钦差赵燕吉。

孙岚说道:“赵大人,此次燕州赈灾,多亏您料事如神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说实话,刚接到这个差事的时候我都替您捏一把汗呢!用这么点钱能买到这么多粮食,还是在闹饥荒的时候,估计只有您能做到!”

赵燕吉喝了一大口粥,说道:“燕州是我的故乡,于公于私我都要将这次的差事办好。否则不仅愧对陛下的信任,就是对我自己也没法交代。”

孙岚说道:“昨日所有的粮食都统计过了,足有八十六万余担。足够所有的灾民吃到明年秋收了。”

两人边聊边吃,发现从城外走来一个老人一个壮汉,还带着一个小女孩儿。三人走到城门处,也和赵燕吉等人一样在早餐摊儿吃早饭。点过了餐之后,那壮汉问早餐摊儿老板道:“敢问老丈,您可知道这大营郡,可是有个朝廷派来的钦差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