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乾第一才女 > 第240章 找的人找到了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是来守护康安县的,不是治理康安县了,现在朝廷派了你来,那就该你去解决找我们军队也没办法,总不可能让我们军队出面把百姓抓起来,不让他们拉屎拉尿吧!”

所以每次去军队见不到袁将军秦政都会被气个半死,这些秦瑜自然也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城外就跟袁将军来了个下马威,想着他是一军之长才只是给了他小小的教训而已,要不然他直接就被秦瑜按在地上打的爹娘不认识了。

至于张志钦,秦瑜也知道是他救了自己爹,也在部曲的汇报中大概知道了对方的脾气,这才会见面就抢他的汗血宝马,以及在交手的时候没有下死手。

秦政无奈叹气:“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军户,他们的父亲上了战场就没有下来,很多女人在匈奴人来的时候不是被掳走了,就是被杀害了,这些孩子啊!每天像乞丐一样在街上游荡,靠着城中的百姓施舍才能活着。

至于这些烧毁的房子,靠近城门,很多人不愿意在这里住,也就没有收拾的道理了,所以就这么荒着!”

秦瑜点了点头,言道:“爹,如今天气渐冷,若任由这些孩童流落街头,恐怕这个冬天他们熬不过去。再者,城中需要统一规划,既然这些荒废的房屋无人居住,不如就交由孩儿来处理。此外,孩儿在雍洲城剿灭倭寇,以及一国过来剿灭的山匪所获银两有十万两之多,粮食也有上千担。若今冬无匈奴兵扰,这些当可助城中孩童熬过这个冬天。”

秦政惊讶:“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正在发愁这个冬天这些孩子们怎么办呢!你给我们解决了大麻烦!”

秦瑜笑了笑:“这没什么,我早已经派人来了城里,我没让他们告诉你,你不会有意见吧?”

秦政摇头:“我也有所察觉,遇到过在村里熟悉的面孔,我当时还以为是看花眼了,后来又遇到两次我就确定你肯定是派人来了。”

秦瑜嘿嘿一笑:“这些每家的孩子呢,我早就计划好了,他们既然都是军户长大都是要从军的,那不如我们就把他们收拢起来,10岁以上的全都编入少年军,教他们读书识字训练,并把这件事传承下去,不管你会在这里任职多久,将来康安县有这个规矩在,那么那些没了父母的孩子,也会有个安身之所!”

秦政听完秦瑜的话并没有反对,反倒觉得秦瑜这个方法好,但是...他皱眉说道

“丫头啊!你这个方法确实很好,可要做好这些并传承下去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撑,可朝廷是不会专项拨款的,要是靠我们县城自己来扶持,你爹我也做不到啊!你进城也看到了,城墙需要修补,爹都拿不出银子啊!”

秦瑜笑了:“爹!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们坪西村怎么发展起来的了?”

秦政凝眉:“你是说把坪西村那些作坊搬过来?不行不行!太远了村里的百姓还未必会来!”

秦瑜摇头:“爹我的意思是把康安县变成第二个坪西村,放心吧!这件事你交给我做,你不是需要修建城墙吗?我早就想好了办法,部曲早已探明城东有一片荒山,山上山下无法种植庄稼,那是一片煤山,城西30里外还有一座石灰石矿,有了这两处矿产,我们康安县足以生活的非常富足,你的城墙我也会很快修缮好!”

说到这里秦瑜又问:“爹,我来的时候剿匪发现一座铁矿,怎么不见人开采啊?”

秦政想了想:“你说的是离这里有100多里的张家沟铁矿吧?”

秦瑜摇头:“四处无人我也不知是不是。距离上差不多是有100多里。”

秦政点头肯定的说:“那就没错了,就是张家沟铁矿,这铁矿我查过是人私自开采的,后来四皇子意外路过发现后就给查封了,后来就再没有人敢开采了。”

秦瑜皱眉:“朝廷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派人开采呢?”

秦政叹了口气:“朝廷或许考虑的距离匈奴太近,被匈奴人抢了去吧!”

秦瑜眼睛一转略有所思:“爹!那你说我们去开采的话朝廷会不会同意?”

秦政听完并没有太惊讶,毕竟自己这个女儿这两年已经做了太多让自己匪夷所思的事了

“我估计不会同意,不过你可以试试,还有你开矿做什么?我们又用不了太多的铁。”

秦瑜嘿嘿一笑并没有告诉秦政她卖了个关子

“不告诉你,等到时你就知道了,回去我就给陛下写信,这可关系到边关大事,我相信他会同意的!”

两父女说话间就到了县衙,看到县衙秦瑜又是无奈的摇头,连自家坪西村的房子好都没有,实在太残破了些,至于后衙知县家眷住的地方,占地面积虽然大,但房子也是残破的不成样子,不过对于住过窑洞的秦瑜来说,她并没有嫌弃,只是觉得朝廷对边关的治理也太不当回事了,这可是官衙,居然如此残酷,太失大乾颜面了。

秦瑜住下后,一连三日都没有出县衙,每天都在屋里写写画画,其实她写画的东西她自己都不知道行不行,这是一个个高高的烟囱,是仿照上一世他们村里烧石灰窑画的,她虽然没有进去烧过,但天天听村里人说,她耳濡目染也知道了些如何烧窑。

秦瑜的前世,村北有一座依山而建的石灰窑,非常深。这座石灰窑不仅烧制石灰,还生产水泥、楼板、楼梯以及水泥管道等建筑材料。

每天都有大量的重型卡车从他们村里驶过,村里的路一下雨就会因此变得坑坑洼洼,难以行走。后来,村里修建了水泥路,但由于水泥厂的车辆载重过大,道路仍然经常损坏。尽管水泥厂会出面维修,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最终,村里决定在路上修建水泥墩,禁止这些车辆从村里经过,迫使它们改走村后面的道路。

秦瑜对外面喊道:“老董,让你找的人都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