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浅谈清朝 > 第二十七章 计诛毛文龙、二将投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七章 计诛毛文龙、二将投金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袁崇焕请求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让祖大寿镇守锦州,何可刚驻宁远,赵率教守关门,同时上书给朱由检极力称赞祖大寿等三人的才能,并说自己五年复辽的计划全靠这三人来实现,如果五年后没有实现,他将亲手将这三人斩杀,自己到司法部门领罪服死。朱由检加封袁崇焕为太子太保,又赐蟒衣银币。

至此,袁崇焕蓟辽之内,已无人可与之抗衡。除了一个人,毛文龙!近十年来,历任蓟辽总督,无论是袁应泰、熊廷弼、王化贞,都没怎么管过他。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袁崇焕以东江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袁崇焕上书请求让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毛文龙不喜欢有文官监制着自己,于是上书争辩。而后毛文龙前来拜谒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之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让,袁崇焕于是决定杀掉毛文龙,这个念头可能早就冒出来了,只不过此次加深了杀掉毛文龙的想法。

因为早在崇祯元年七月(1628年),袁崇焕在京城时找过大学士钱龙锡,曾有过这么一段对话:“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并且连杀他的方法都想好了:“入其军,斩其帅!”

同年五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去见毛文龙,毛文龙设宴与袁崇焕喝酒,俩人常常喝到半夜,毛文龙完全没有觉察到袁崇焕的来意。

袁崇焕提议更改军营制度,设置监察官员,毛文龙对此建议感到不高兴,袁崇焕用回乡来打动他:“你在边疆这么久,实在太劳累了,还是你老家西湖好。”其实言外之意就是毛文龙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权利乖乖交出来,我可以不杀你。

毛文龙说:“我向来有这个意思,但只有我知晓辽东的事务,辽东的事情解决后,朝鲜衰弱,还可以袭击占有。”(我在这挺舒坦的,而且这都是我的人,谁也别想替代我。)袁崇焕对毛文龙的回答感到不高兴。

而后袁崇焕邀请毛文龙观看将士射箭,预先在山上设置好帐篷,令参将谢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帐外。毛文龙到了之后,他的部下没能入内。袁崇焕说:“我早晨就走,你担当海外的重托,请受我一拜。”

毛文龙回拜之后俩人开始登山。路上袁崇焕问随从官员的姓名,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龙说:“这些都是我的孙子。”袁崇焕笑着说:“你们在海外长久劳累,每月禄米只有一斛,说来痛心,也受我一拜,请为国家尽力。”众人都叩头道谢。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焕很和气,毛文龙也很高兴,直到进入营帐的那一刻。袁崇焕接连说出几件毛文龙违法做的事,毛文龙与其争辩,袁崇焕厉声斥责毛文龙,并即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并捆绑起来,毛文龙表示不服,袁崇焕于是列数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包括钱粮不受管辖、冒功、走私、干海盗、给魏忠贤立碑等等,拿出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斩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袁崇焕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皇帝朱由检对兵员减少军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虑,但是一看是袁崇焕奏请的,也就答应了他。

此时皇太极,恐军心懈怠,时常出猎校阅军队。并且推行了振兴文教的措施,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选取了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他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到了初秋,皇太极正出猎回来,有亲卒报道:“明朝来了两员将官,说是到我国投降,现有名单在此。”

皇太极接单一阅,写着孔有德、耿仲明二名。稍作迟疑,便召贝勒多尔衮,及内阁学士范文程入帐,将名单与他传阅,多尔衮道:“恐是明朝奸细。”

范文程道:“闻他不带兵马,只有之身两人,何必惧他?不如召进来,一问便知。”

皇太极点头称善,即命手下将二人召入,二人入见皇太极,伏地大哭。

这一哭到是把皇太极给哭蒙了,遂问道:“为何事所哭”?

二人奏道:“臣等都是东江总兵毛文龙部将,因袁崇焕督师蓟辽,无故将我毛帅杀死,恳求大皇帝发兵攻明,替毛帅报仇,臣等愿为前导,虽死无恨。”

皇太极道:“照汝等说来,是真心投降么?”

二人便立誓道:“如有异心?人人得而诛之!”

皇太极道:“汝二人欲要我报仇,也可代为出力,但山海关内外,有袁崇焕把守,不易进取,你二人可有良策否?”

二人沉吟许久,耿仲明先开口道:“关内外不易得手,何不绕道西北,从龙井关攻入?”

皇太极道:“龙井关在何处?”

孔有德接口道:“龙井关是明都东北的长城口,此去须经过蒙古,方可沿城入关。此关若入,便可向洪山、大安二口,分路进捣,直入遵化,遵化一下,明京便摇动了。”

皇太极喜形于色,便道:“汝等愿作向导么?”

二人齐声称愿。

多尔衮在一旁说道:“二将弃逆归顺,正是实务者为俊杰,但二将前来,曾被明廷察觉否?”

二人齐声答道:“我等潜踪而来,不但明廷未知,连关上的袁崇焕,也未必晓得。”

多尔衮道:“既如此,还请尔等速回登州。”

皇太极一听急了,随即说道:“我要他作攻明的向导,你如何教他速回登州?”

多尔衮解释道:“我军此次攻明,料非一二个月可以回国,若被袁崇焕闻知,从登莱调遣水师,潜入我境,岂不是顾彼失此?好在二将前来,彼尚未晓,现仍回据登州,阳顺明朝,阴助我国,倘袁崇焕令他攻我,他可逗留勿进,若差了别将,他可预先报知,以便堵截,如此不是甚好?”

皇太极叹息道:“如此是好,但无人引我入龙井关,奈何?”

多尔衮道:“蒙古喀尔沁部,已归顺我国,我军到了蒙古,择一熟路的作了向导,便可入龙井关。从前蒙古尝入贡明廷,岂无人熟识路径?”

皇太极大喜,便手指多尔衮,对孔、耿二人道:“这是皇弟多尔衮,足智多谋,计出万全,现请汝等依了他计,仍回登州,秘密行事,将来为我立功,不吝重赏。”孔、耿二人遂领命而去。